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了泰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人为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5 a来全区景观格局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22.8%,人为干扰区的破碎化指数增加了30.9%,人为干扰是研究时段内景观格局显著变化的主要成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大规模纯林改造和景区建设活动,提高了整体景观的多样性水平,也加剧了部分区域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研究还证明了景观格局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具体表现为景观结构多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报道广东区域(包括海南岛)范围内维管束植物数据库的建立及其检索的计算机软件DBVPGD.DBVPGD可以检索约280科、1700属共6000多种维管束植物在广东境内的分布,反之也可以检索广东大陆21个地级市、99个县(含县级市)或区(指地级市所在市区)以及海南岛所分布的维管束植物,包括科属种等类群  相似文献   
14.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测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较分析分别以D和D2 H作为变量的两个黑石顶阔叶树生物量回归方程应用于黑石顶不同植被类型样地所得结果 ,认为在使用通用的生物量回归方程计算不同群落的生物量时 ,特别是当不同群落树种组的H D关系变化较大时 ,以D2 H为变量的回归方程由于包含了树高因子 ,因此能更精确的估算生物量。比较了 4个邻近地区 (玉林、岑溪、宜山和桃源 )的杉木生物量回归方程应用于本地杉木林的情况 ,结果表明不同的回归方程计算所得的总生物量接近 ,说明可以把邻近地区杉木的生物量回归方程用于黑石顶地区杉木林生物量计算  相似文献   
15.
黑石顶森林群落演替系列α多样性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为研究对象 ,采用样带调查法取样 ,研究了针阔叶混交林样带及常绿阔叶林样带上取样尺度变化对群落α多样性测度的影响 ,以及α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 :①物种丰富度指数及Shannon指数在取样尺度逐渐扩大时 ,呈现出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规律 ,显示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α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通过α多样性指数随尺度的变化曲线估计 ,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常绿阔叶林样带 ;②混交林样带上α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阔叶林样带明显。表明阔叶林样带比混交林样带在群落组成结构上具更高的空间变异。同时 ,对α多样性研究中的标准取样尺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相对最大表现尺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熵的自然保护区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自然保护区评价因指标众多、标准不一且难以定量化表达而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提出利用信息熵量化评价指标的新方法,定义自然保护区综合熵指数GEI(Gross Entropy Index)的计算模型为GEI=1/k(k∑=1)CEi和CEi=-wiPilogpi,其中CEi(Criterion Entropy)为第i个指标的熵,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xi/X为第i个指标的概率值,k为选取的指标个数.自然保护区的GEI值越大,则其不确定度越大,生态复杂性程度越高,其自然保护的价值也越大,因而越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对海南省3处典型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实例研究表明,基于信息熵的保护区定量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保护区的本底数据资料,能较好地解决指标众多且标准不一、难以定量化表达的问题,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是保护区综合定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自然植被分类纲要Ⅰ. 针叶林与阔叶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借助3S技术来绘制数字植被图的基础。在前人各种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广东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体系,将广东省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31个植被亚型。介绍前2个植被型组,即针叶林与阔叶林,包括5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并列出了代表性的48个群系。  相似文献   
18.
GIS支持下的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最近邻体分析扩展模块,采用修正后的最近邻体公式,研究了规则样地和不规则样地的种群分布格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格局分布的效率,也可以直观地反映种群的分布格局。与方差均值比相比,最近邻体法不受样方大小以及样地形状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在规则样地还是在不规则样地中,最近邻体法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将深圳特区城市化过程划分为城市化初期、发展期、加速期和后期4个阶段,借助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包括1979年的MSS,1989、1998、2003、2009的TM,采用景观分类、景观转移和景观指数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方法,分析了深圳湾地区基围、红树林和滩涂3种湿地景观类型的动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深圳湾景观类型丰富,有较高多样性,但不同类型所占面积差异较大。人为干扰是深圳湾景观格局和景观类型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围垦填海和城市建设严重破坏了深圳湾滨海湿地,海岸线不断向浅海延伸。②从1979年至2009年的30年间,研究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从508.95 hm2增加到2 072.52 hm2,最大斑块面积指数从2.94%增加到17.55%;③基围景观受人为干扰最严重,其面积在城市化初期表现为增长的趋势,1989年在景观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最高峰时的7.72%,此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基围景观逐渐演变为建成区或其他景观类型,且斑块形状趋于规则,由非正方形的形状趋于偏向正方形。在城市化的后两个阶段,基围景观发生转入和转出的斑块数量都很少,主要分布在进行了几次大规模围海工程的南山区;④城市化的前两个阶段红树林总面积持续减少,1998年后开始恢复增长,面积由52.65 hm2增加到2009年的81 hm2。景观指数分析表明,红树林景观没有趋于破碎化,反而形成了较大的景观斑块,景观连通性增加,保护区的建立对红树林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⑤滩涂景观在过去30年间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和反复性,总的来说,面积从1979年的634.5 hm2减少至2009年的377.28 hm2,景观趋于破碎化,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然保护区评价因指标众多、标准不一且难以定最化表达而存在支际操作上的困难,提出利用信息熵量化评价指标的新方法,定义自然保护区综合熵指数GEI(Gross Entropy Index)的计算模型为GEI=1/k∑i=1^kCEi和CEi=-WiPilogpi,其中CEi(Criterion Entropy)为第i个指标的熵,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Pi=x/X为第i个指标的概率值,k为选取的指标个数。自然保护区的GEI值越大,则其不确定度越大,生态复杂性程度越高,其自然保护的价值也越大,因而越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对海南省3处典型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实例研究表明,基于信息熵的保护区定量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了保护区的本底数据资料,能较好地解决指标众多且标准不一、难以定量化表达的问题,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是保护医综合定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