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研究了抛光工艺参数对氮化镓(GaN)化学机械抛光(CMP)表面形貌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通过精密分析天平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材料去除率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法探究压力、抛光盘转速和氧化剂浓度对GaN材料去除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压力为14.1×10~4 Pa、抛光盘转速为75 r/min、H_2O_2浓度为0.8%、SiO_2磨粒为30%、抛光液流量为20 mL/min、抛光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GaN晶片表面材料去除率最大达到103.98 nm/h,表面粗糙度最低为0.334 nm。可见,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下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可同时获得较高的材料去除率和高质量的GaN表面。  相似文献   
132.
超大跨度隧道开挖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全断面开挖跨度大,不同围岩级别施工工法不同,因此施工转换要求高。以老虎山隧道为依托,对进口段Ⅴ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和相邻段Ⅳ围岩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 CRD)法两种工法施工转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开挖起拱线高程一致,由双侧壁导坑法分部横向采用渐变方法过渡到CRD法,避免工法转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了后期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撑的拆除对围岩的扰动,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双侧壁导坑法向CRD法转换前后和转换过程中钢架受力都满足规范要求,工法转换过程中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时施工工法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3.
路面灌封裂缝对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较为突出,为了解决目前灌封裂缝检测技术匮乏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路面灌封裂缝检测方法。首先,建立灌封裂缝图像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增广处理,构建路面灌封裂缝标注样本数据集,并将图像集按6∶2∶2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接着,采用Faster R-CNN模型对灌封裂缝进行检测,针对Faster R-CNN检测灌封裂缝存在漏检、定位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文中分别将VGG16、ZFNet和Resnet50网络的特征提取层与Faster R-CNN模型进行结合,结果表明,VGG16和Faster R-CNN结合的模型检测精度最高,达到0. 9031;然后,通过增加灌封裂缝候选框宽高比的方法继续改进模型,检测精度达到0. 907 3,且原先被漏检的目标能被检测出来;最后,对改进Faster R-CNN与YOLOv2模型的检测精度及定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Faster RCNN能够明显提高对灌封裂缝的检测准确率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4.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驾驶人的感知认知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及操作反应能力均出现衰退,进而导致其交通风险感知和应激反应能力发生变化。为了研究风险情景下老年驾驶人的应激操作反应特性,设计并搭建了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的道路交叉口风险虚拟试验场景;分别招募了15名中青年与老年驾驶人进行了驾驶模拟试验,采集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的操作行为及车辆运行数据;选取相关的指标对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年驾驶人在各风险情境下的反应时间与制动踏板行程总体上比中青年驾驶人长;而在高风险驾驶场景下,老年驾驶人的纵向加速度的波动幅度比中青年驾驶人大,其中有10名老年驾驶人发生了碰撞事故,占所有受试者的比例为33.3%。研究结果能为交通安全政策制定者的措施制定提供一些提高老年驾驶人驾驶安全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枳壳”为关键词,在医院收集到使用频次较高的数味药物,并对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进行分析,研究枳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相关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枳壳为关键词,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挖掘枳壳潜在活性成分,预测相关作用靶点,进行相关通路的分析。结果:枳壳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两者的数据在四气、五味、归经的雷达图高度一致。接着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枳壳活性成分5个,相关作用靶点40个;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疾病靶点5 358个;利用韦恩图筛选出枳壳的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得到29个相交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条目50个;KEGG通路分析得到56条相关通路。结论:枳壳中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与关键靶点相结合,从而起到了改善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且分析中枳壳具有多成分与多靶点及多通路的特点,可为未来枳壳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临床性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