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131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3699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二次凝聚工艺较常规凝聚在去除微污染原水TOC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ρTOC<12mg·L-1时,二次凝聚工艺的TOC去除率优于常规凝聚TOC去除率20%以上.  相似文献   
112.
Photocatalytic effect of nature and modified V-bearing ruti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atural rutile TiO2, which displays photocatalysis on degrading halohydrocarbon pollutants, was reported. The rutile contains up to 1.22% V2O5 (weight percent). Substitutions of Ti by V, as well as Fe, Cu and Zn, result in lattice distortions and defects. Grinding, heating and quenching modify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ruffle,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its photoactiv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ing and quenching treatments enhance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of ruffle, especially at 1000 and 1100℃. Ground rutile is effective to degrade tetrachloroethylene and trichloroethylene. While, heating at 1000℃, and quenching at 1000 and 1100℃ distinctly improve degradation rate of samples. The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natural rutile have particular capabilities in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especially in degradation of halo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113.
制备一种利用4,4′-N,N′-dicarbazole—biphenyl(CBP)作为超薄空穴注入缓冲层.CBP作为一种较好的缓冲材料,改善了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CBP阻挡部分从阳极ITO注入到有机层NPB的空穴,从而平衡了空穴和电子的注入.有缓冲层的有机发光器件比没有缓冲层有机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缓冲层CBP为4nm时,最大电流效率在8V时达到5.66cd/A,这是没有缓冲层器件电流效率的近1.5倍.  相似文献   
114.
五种预氧化工艺处理污染原水的消毒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水中腐殖酸和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含量变化对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处理工艺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越高,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与单独氯或氯胺工艺消毒效能相比所占优势越明显,尤其是当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氮化合物时,采取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能更有效提高预处理时消毒效能.对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源水进行预处理时,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能够减少有机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发挥预处理工艺对致病微生物的多级屏障作用,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5.
综合CaCO3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资料,并结合研究区的区域特征,对兰州红咀寺剖面有机碳同位素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西缘,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波动反映C3/C4植物比例改变,指示温度变化.δ^13Corg值偏正时,表明C4植物含量较大,反映温度较高.有机碳同位素和CaCO3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共同揭示了兰州地区末次盛冰期气候较全新世明显偏低,在11.5kaBP,13.9kaBP存在两次明显的降温;进人全新世以后,兰州气候开始逐渐变暖,但仍存在8.8kaBP、5.0kaBP和3.2kaBP的三次突然升温以及8.0kaBP、6.8kaBP和5.3kaBP的降温事件,说明了兰州地区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6.
微波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可行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改变微波功率、进水流量和做空白实验、稳定实验等实验方法验证了微波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的加热特性,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有明显的效果,但能耗的因素不可忽略,其成本也比较高,工艺条件还应该作进一步的改善,但该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7.
在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二元白光器件中,研究了混合主体材料的位置和混合主体与客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器件电光特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在简单的器件结构中,同时获得了高效率和高颜色稳定性的器件,最优器件的最大亮度为29 630cd/m~2,最大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0.84lm/W和33.87cd/A。当电压在5~9V之间变化时,色坐标(CIE1931)为(0.37±0.01,0.44±0.01)。  相似文献   
118.
为了克服中间体难于分离纯化的缺点,解决季铵盐的去除问题,对多肽及拟肽类药物关键中间体(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2S,4R)-4-羟基脯氨酸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羟基活化-氟代-水解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将羟基活化、SN2氟代和酯水解反应采用串联方式,在水解反应后调节pH值的过程中产物从水溶液中析出,经直接过滤得到目的物。对反应条件和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如下:酯化反应中,n(氯化亚砜)∶n(底物)=1.2∶1.0;氨基保护反应中,n(二碳酸二叔丁酯)∶n(化合物1)=1.2∶1.0;三氟甲磺酰化反应中,n(三氟甲磺酸酐)∶n(化合物2)=1.1∶1.0,n(吡啶)∶n(化合物2)=1.2∶1.0。结果表明,优化后产物总收率为57.9%,纯度为98.3%,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1H-NMR和~(13)C-NMR得以确证。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9.
实验基于主要发酵副产物的生成含量评价优选发酵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采用优选发酵毕赤酵母Z9Y-3和商业酿酒酵母F33设计同时和顺序两种接种方式启动模拟葡萄汁的酒精发酵,以酿酒酵母和发酵毕赤酵母单菌株发酵为对照。琥珀酸和乳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油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分析,挥发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结果显示,优选菌株参与下的发酵没有显著影响酒精发酵的进程,但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毕赤酵母生长速率低于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纯发酵相比,混合发酵提高了甘油的含量,降低了挥发酸的含量,其中顺序接种的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活菌数最高,发酵毕赤酵母存活期最长(7d),发酵过程中甘油累积量最高(2.7g/L),挥发酸含量最低(0.2g/L)。不同发酵处理中,琥珀酸和乳酸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但其最终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可得,优选发酵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混合发酵具有应用于葡萄酒酿造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0.
探究了鸡中铅同位素与相关元素在有机养殖和常规养殖中的差异性,以探讨有机鸡样品溯源的可能性。相同品种的鸡分别采用有机养殖和常规养殖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别对有机鸡和普通鸡样品中的铅同位素比值和相关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铅同位素比值204Pb/206Pb和P、Zn、Fe、Mn、Mg、Ca、Cu、Na、K元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初步表明,Zn、Mn、Mg、Ca、Cu、Na、K为有机鸡和普通鸡样品中的特征无机元素;聚类分析可将鸡样品分为有机养殖和常规养殖两大类,通过判别分析所得模型的初始分组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90.0%。利用铅同位素比值(204Pb/206Pb)、相关元素(P、Zn、Fe、Mn、Mg、Ca、Cu、Na、K)含量分析能够对有机鸡进行有效溯源识别,研究结果可为有机鸡的鉴别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