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水文地质求参实际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野外水力试验常遇到的四种实际情况,根据非稳定井流理论和势函数叠加原理导出了它们各自的求参公式。对于单孔稳定抽水试验可用水位达到稳定之前的非稳定资料求参;而提水试验可通过把提水过程概化为连续的非稳定抽水过程,再利用其水位恢复资料求参;其它两种情况也是利用稳定之前的非稳定资料和水位资料求参的。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稠油热采井使用工况的研究,针对性设计了一种耐高温、低膨胀钢种.此钢种采用中碳Cr--Mo系加微量晶界强化合金元素及稀土的设计思路.实验室试验证明,其高温拉伸性能和线膨胀系数均较C--Mn系钢种优越,适用于稠油热采工况条件,有望用于稠油热采井专用套管的生产.  相似文献   
63.
为系统认识宁夏贺兰山东麓扬黄新灌区土地在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质量演变的一般规律,用空间换时间的田间取样方法,分别从利用方式、土壤分层、利用年限的角度构建数据体系.结果表明,相对未利用对照地,耕地土壤中有机碳和盐分发生表聚现象,园地20~60cm土层中有机碳和盐分明显富集;随利用年限的延长,早期耕地和园地表层中有机碳和盐分含量都呈现先降后升的格局,但后期变化趋势出现分异.园地和耕地表层土壤中wC/N,wC/P随利用年限的延长表现出近似的变化趋势,但后期土壤中wC/N开始趋近于未利用对照地,土壤中C-N循环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耕地、园地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土地退化防治价值,但是园地具有更突出的生态适宜性,耕地长期利用下的次生退化问题依然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64.
油田边零井中的原油储存在储油罐中,需要加热才能输出,地源热泵加热系统较燃油、燃气锅炉和电加热系统,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的特点,但是单独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地埋管只取热不放热,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提出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通过运用trnsys软件模拟,证明此系统用于油田边零井是可行的,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65.
张刚  索永录  徐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4):5759-5766
针对废弃油井周围煤层H2 S分布规律不清楚,采掘过程中影响范围不明确给煤矿安全开采造成严重威胁的难题,以煤油重叠区的双马煤矿为研究区,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层内H2 S气体的渗流规律,然后结合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气体成分测试获得了H2 S气体的分布规律,最后根据采掘过程中H2 S气体的涌出规律对其影响范围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废弃油井周围H2 S气体浓度随距离废弃油井增加呈递减分布,废弃油井内气体压力越高,H2 S气体渗透范围越大;工作面过废弃油井过程中H2 S气体浓度呈现出较高—降低—平稳—降低—急剧下降的变化规律;双马煤矿废弃油井影响区煤层H2 S气体的渗透半径为500 m,采掘影响范围为700 m.研究结果为工作面H2 S气体的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6.
目前存在的早期单相流返排的数学模型适用于致密油气储层,却不适用于页岩气储层,这是因为页岩气井早期返排阶段不存在单相流,而是气水两相流。利用北美某页岩气储层压裂水平井的返排数据分别绘制气水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气水比随累积产气量的变化曲线,气水产量曲线在早期返排阶段气水同产,表明裂缝中存在自由气的消耗;而气水比曲线根据斜率的正负将返排分为两个阶段,并针对曲线的“V型”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气体早期返排阶段,建立裂缝系统物理模型,运用物质平衡方程和扩散方程,推导得到页岩气井早期两相流返排数学模型,数学方程表明:等效压力与拟时间成线性关系。应用现场实例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现场数据,拟合得到的直线斜率可用于估算原始裂缝体积,截距可以给出裂缝半长和裂缝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创新性地对返排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适用于现场估算裂缝参数的返排数学方程,从而为认识裂缝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使用常规含氟酸液体系酸化易造成岩石骨架疏松和二次伤害的问题,结合海上油田注水井不动管柱酸化和酸化后残酸不返排便直接转正常注水的特点,研制出一套低腐蚀、低沉淀的螯合酸复合解堵体系,并以渤海油田X区块注水井为例,对注水井欠注原因及解堵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螯合酸复合解堵体系具有较好的缓速性、缓蚀性和抑垢性,可有效增加酸液作用距离、保障注水管柱安全、避免造成岩石骨架疏松和抑制二次和三次沉淀产生,能高效解除无机物和聚合物伤害;X区块注水井欠注原因主要是水敏、微粒运移、悬浮颗粒、结垢和聚合物等形成的多元复合物堵塞地层;现场应用单井视吸水指数增加幅度大于65.4%,解堵效果显著,可在类似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在一种新型势阱下,理论上研究了量子阱中三次谐波系数.在有效质量近似下,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了相关波函数和能级,并利用密度矩阵理论和迭代法得到了三次谐波系数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三次谐波系数受到新型势阱宽度d和参数U0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69.
水力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破坏了单个线性裂缝的流动特性,给油井的动态预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研究多翼裂缝垂直井的瞬态压力特征,基于源函数理论和叠加原理将地层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利用离散坐标法建立了瞬态压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及Stehfest反演算法绘制了油藏中各流动阶段的识别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裂缝数量、裂缝长度、裂缝角度、裂缝分布形式和裂缝导流能力等参数对复杂裂缝网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翼裂缝垂直井的地层流动共经历了4个阶段,其中,裂缝数量及长度对地层内地层线性流影响较大;裂缝分布形式对地层内双线性流及地层线性流影响较大且复杂;裂缝导流能力对地层内的双线性流动影响较为明显;裂缝断裂角度对地层内各流动阶段的动态压力特性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70.
分析了抽油机井工况的各种影响因素,结合抽油机井工况管理的实际状况,推导并建立了一种新的沉没度/下泵深度与校核泵效关系的抽油机井工况管理图。确定了抽油机井的下泵深度和沉没度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因素,并完善了相应的计算模型。该方法具有直观、简明等特点,其准确度较之原有模型有所提高。经在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和孤东采油厂使用验证,符合率分别为96.5%和92.9%,能够更好地满足抽油机井生产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