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使用常规含氟酸液体系酸化易造成岩石骨架疏松和二次伤害的问题,结合海上油田注水井不动管柱酸化和酸化后残酸不返排便直接转正常注水的特点,研制出一套低腐蚀、低沉淀的螯合酸复合解堵体系,并以渤海油田X区块注水井为例,对注水井欠注原因及解堵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螯合酸复合解堵体系具有较好的缓速性、缓蚀性和抑垢性,可有效增加酸液作用距离、保障注水管柱安全、避免造成岩石骨架疏松和抑制二次和三次沉淀产生,能高效解除无机物和聚合物伤害;X区块注水井欠注原因主要是水敏、微粒运移、悬浮颗粒、结垢和聚合物等形成的多元复合物堵塞地层;现场应用单井视吸水指数增加幅度大于65.4%,解堵效果显著,可在类似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巴斯德毕赤酵母异源表达出的疏水蛋白rHGFI和rHFBI修饰硅化玻璃后进行玻璃表面接触角测定.结果显示:蛋白处理的硅化玻璃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蛋白溶液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rHGFI和rHFBI是表面活性非常强的蛋白,均可使表面张力降低.以常用的食品乳化剂酪蛋白酸钠为对照,检测rHGFI和rHFBI蛋白的发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0.1%的rHGFI和rHFBI蛋白溶液发泡能力明显高于同浓度的酪蛋白酸钠溶液,rHFBI蛋白溶液的泡沫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表示出了均匀带异号电荷的两圆盘之间中心轴线上电势及电场强度的解析公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Koch曲线的构造性质,在齐次坐标下采用几何变换的方法生成了Koch曲线,给出了Koch曲线的Matlab程序实现和计算机演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构造出具有较高精度的Koch曲线.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校校办产业实际,论述校办产业在高校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地球重力的作用以及不同高度大气温度不同的影响,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气体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层的折射率随高度增加变小,造成太阳光线在其中传播的轨迹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现在我们研究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是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国家教育部积极倡导开设的一门新型实验课程,该课程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初步确立了数学实验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并对开设课程的途径、实施教学环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充分考虑机构并行特征 ,运用影响系数法建立了并联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 ,研究了模型的并行算法。并行算法的计算量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显著的并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
常规砂岩酸化为了实现有效解堵,必须采用前置液、处理液和后置液多段液体,其作业程序复杂,研制出一套 智能复合酸液体系InteAcid。该酸液能替代常规砂岩酸化的多段酸液,实现单步酸化,显著简化作业程序,特别适 合于海上酸化作业。室内实验表明,InteAcid 在溶解砂岩矿物和解除伤害的同时,能有效抑制二次沉淀,对金属氟化 物、氟硅/铝酸盐和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抑制率可分别达到71.81%、70.51% 和78.59%;单步岩芯流动实验后,无伤害、轻 微伤害、重度伤害岩芯渗透率提高为原始渗透率的1.35 倍、3.60 倍和15.00 倍;酸处理后孔隙结构微观分析表明,该酸 液具有提高岩芯渗透率和稳定黏土作用,对岩石骨架破坏很小。该酸液现场单步酸化11 口注水井,成功率100%,效 果显著率达90%。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致密油分布广泛,地质资源总量可观,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和供给至关重要。但与国外致密油区相比,中国致密油陆相多期沉积,互层明显、物性更差、单个油区资源量相对偏小,给储层改造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针对中国致密油储层由于受到改造技术与理念的制约,尚未实现规模化开发这一问题,在充分分析国外成功先进改造技术及理念基础上,结合中国致密油储层特征和改造技术现状,全面剖析了中国致密油储层改造技术难点,探讨了大规模效益开发中国致密油储层改造技术发展方向。分析表明,国外致密油成功开发的关键因素在于利于改造的储层条件、长水平段快速钻井技术及长水平井多簇多段多级压裂技术全面应用。指出中国应持续进行地质力学、裂缝起裂及缝网扩展延伸机理及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惯性思维,探索新的致密油储层改造模式,强化攻关试验,并不断地借鉴消化、集成国际先进技术,创建适合于中国致密油储层改造的主体技术系列,力争实现中国致密油高效、经济规模开发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