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9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等得到治理、污染程度减轻的同时,来自农业活动及土地利用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壶流河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研究壶流河水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SiO2体系中去除金属和非金属杂质的方法.考察了浸出剂浓度、温度、反应时间、搅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ICP、SEM等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杂质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当工艺条件为:w(HF)=1.0%与w(H2C2O4)=1.5%在100℃温度下处理60~150目的石英粉4 h,Fe、Ca和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8%,72.7%和67.8%,湿法冶金可以去除SiO2中的绝大部分Fe杂质和大部分Ca和P杂质,反应前30 min为化学反应控制,后转为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83.
磷是发酵培养基中经常添加的一种重要的大量元素,在光滑球拟酵母(Torulopsis glabrata)生产丙酮酸的过程中,磷元素对丙酮酸生物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初始KH2PO4质量浓度下丙酮酸合成、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副产物形成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考察磷元素在丙酮酸发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水库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导致水体富营养氧化状态严重,蓝藻水华随之爆发,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活及经济发展.本文介绍了蓝藻爆发的成因,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水库富营养化改善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开辟水源、实施生态修复、整治周边环境,并且加强水库的水体水质监测,为有效的治理水库富营养化提供科学可靠的实时数据,以恢复水体功能,保障饮水安全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5.
以四氯化硅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新型硅卤协同阻燃剂硅酸四(二氯丙基)酯.探讨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四氯化硅与环氧氯丙烷的物质的量比为1:4.4,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8h,产品产率为98%.并采用元素分析FTIR、1H-NMR、极限氧指数等技术表征硅酸四(二氯丙基)酯的分子结构及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86.
以上海市某黑臭河道为处理对象,通过模拟天然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分布,构建逐级下沉式梯级浮床系统(Staged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SFTWs),分析温度、植物种类、pH值和溶解氧(DO)等因素对浮床系统的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系统的除磷率受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一定温度范围内两者呈正...  相似文献   
87.
以水生植物-梭鱼草作为湿地植物,新型填料蜂巢石作为湿地填料,构建了同时具有美化景观与净化黑臭水体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黑臭水体除磷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TP去除率为58.13%~83.25%,且TP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TP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在运行时间小于2个月...  相似文献   
88.
再生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深度除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烧杯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FeCl3)及聚合硫酸铁(PFS)对二级出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混凝剂的经济性及选用标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AC、FeCl3及PFS除磷最佳pH值范围分别为6~9、7~9和7~9.对于较低浓度含磷的二级出水,宜采用PFS除磷,可以在混凝剂投加量较低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除磷率.欲使初始总磷质量浓度为1.735 mg/L的二级出水经混凝处理后,其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PAC、FeCl3、PFS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0、20、25 mg/L.  相似文献   
89.
王剑乔  孙培德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593-2597
根据分别以乙酸、丙酸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PHA的合成机制出现差异的现象,对全耦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FCASM3的除磷模块进行相应的修改,将易生物降解基质SS分为乙酸SA和丙酸SPRO。应用MATLAB语言为修改后模型的除磷模块编写了一套SBR工艺的模拟程序,模拟了EBPR系统的出水COD、氨氮、磷酸盐,以及分别以乙酸、丙酸为碳源时系统一个周期中PHA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SBR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模拟试验,通过多因素正交模拟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该系统最佳的运行工况:维持溶解氧在2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8h、污泥龄为15d,可达到最佳的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0.
为寻找一条工序简单、耗价低、易于工业放大路线,实现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SiCl4)废物资源化制备正硅酸乙酯(TEOS),本文以多晶硅副产物SiCl4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TEOS,在半连续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SiCl4与乙醇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TEOS产率及纯度的影响。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15℃下,以恒定速率滴加14.21 g无水乙醇于15 g四氯化硅中,反应35 min,补加8.12 g无水乙醇;55℃下恒温40 min,经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点的乙醇和氯化氢,TEOS产率达到86.61%。对正交实验优水平下制得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TEOS结构正确,其纯度大于99.0%,达到市售分析纯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