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05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本文以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青海湖流域1970~2012冷、暖季及年均气温变化趋势、周期性和突变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湖流域冷、暖季气温及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冷季增长幅度最大(0.45℃/10a),暖季增长最平缓(0.22℃/10a);从各站点的年、季气温变化来看,恰不恰地区增温幅度最大,刚察增幅最小.(2)冷、暖季气温及年均温的累积距平值绝大多数为负值,变化趋势相对一致,以1997年为转折点,1997年之前气候偏冷,之后趋于变暖.其中,年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小,冷季变化幅度最大.(3)冷、暖季和全年均存在较为复杂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年平均气温在整个时间序列上存在4a和15a的周期,以15a最为显著;冷、暖季平均气温在短时间尺度上周期性不显著,主要为17a和27a的长时间尺度周期,以17a的变化周期最显著.(4)青海湖流域冷、暖季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经检验均发生了突变,其中,年平均气温发生于90年代前期,冷、暖季均发生于90年代中期,且均于90年代末进入显著增温阶段.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西藏20个不同类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属种分析鉴定,共发现10科27属212种硅藻,以喜碱性硅藻为主.其中相对优势属为Navicula(17.5%),Nitzschia(10.8%),Cymbella(8.5%),Fragilaria(8.5%),Gomphonema(7.1%),Pinnularia(6.1%);相对优势种为Denticula elegans,Fragilaria pinnata,Nitzschia denticula,其次为Navicula cincta var.leptocephala,Fragilaria leptostauron var.martyi,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研究表明:盐度指标T DS,SC,ρ(Mg2+),ρ(Mg2+)/ρ(Ca2+),ρ(CO2-3+HCO-3)和碱度是藏北湖泊硅藻分布的主控因素,pH值对硅藻种属组合特征也有明显控制作用.Denticula elegans可在电导率为3.98 mS/cm的环境中良好生长;Nitzschia denticula在西藏地区对pH的最高适应值达10.56;Fragilaria pinnata最优生长环境pH值为8.68,电导率为0.30 mS/cm;Fragilaria leptostauron var.martyi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可在SC最高达3.98 mS/cm的环境中生长;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在西藏地区最适生长环境SC为0.48 mS/cm,pH值为10.26;微咸水种Amphora veneta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在盐度为345 mg/L的环境中大量生长;Opephora martyi的大量生长可能指示了营养良好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更好地分析云滴谱演变特征,结合垂直速度和液态水含量,采用总体平均统计和个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加勒比海域开展的海洋浅对流云降雨观测试验(RICO)中3个架次(rf06、rf10和rf13)的滴谱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底以上500m左右的范围内,主要以云滴的凝结增长过程为主;在1km以上高度附近,雨滴粒子开始出现,成为云滴粒子向雨滴粒子转化的敏感区域;在对流云的上部,雨滴粒子随高度逐渐增多,直径较小的云滴粒子的数密度变化差异较大;云粒子谱型与环境动力场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处于蒸发过程时,直径小于40μm的云滴粒子会迅速减少,处于凝结过程时,直径在10μm附近和30μm附近的粒子会有双峰谱型出现,对应着云凝结核的活化和小云滴粒子的凝结增长。  相似文献   
114.
本文研究了盛夏季节武昌东湖水体的温度效应及其日变化特点与天气条件的关系,指出了湖泊水体对沿岸陆地温度调节作用的大小是取决于风的向背和离水体的远近,同时还探讨了盛夏湖泊水体表面与沿岸陆地之间温差的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5.
退化羊草草原浅耕翻处理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退化羊草草原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恢复演替动态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11年的变化结果如下:处理群落种的丰富度增加.群落种多样性指数在11年中的分布符合方程D=2.43-0.49t+0.04t2,均匀性指数分布符合方程E=1.43-0.85t+0.027t2.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均较处理前有显著的增加.羊草是造成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的最主要种群,其重要值在11年中分布符合方程I=202.9-78.4/t-0.22/t2,表明在演替开始的前几年羊草恢复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变缓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11年的恢复过程可划分为羊草+少年生杂类草、冰草群落(1—4年);羊草群落(5—8年)和羊草+冰草+多年生杂类草群落(9—11年)三个群落阶段.11年的恢复处理群落并未恢复到原生羊草草原群落的水平、演替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16.
对破开算子法应用于二维流场计算时由于将算子分裂和分步计算造成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分步误差概念和推求方法,然后,对流场计算中若干典型的破开格式,在不同算例下,计算出对应的分步误差值,再与数值验证相对照,结果吻合,结论是:在地形变化复杂,流场流态改变剧烈时,要慎用破开算子法,对破开算子法在二维流场计算中的应用和改进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滇池流域面山生态系统类型的演替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这种演替规律和关系,是滇池流域进行生态规划和面源污染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8.
Sheng  Guoying  Cai  Keqin  Yang  Xuexian  Lu  Jialan  Jia  Guodong  Peng  Ping’an  Fu  Jiamo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3):259-259
The long-chain alkenones present in the shallow sediment of Hotong Qagan Nur Lake in China are reported.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of composi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alkenones determined commonly in the sediment section to those of marine sediment, it is reasonably referred that the alkenones might also originate from Prymnesiophyceae. In addition, the parameter U37k of alkenone i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δ18O values of authigenic calcium and magnesium mineral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arameter U37k of long-chain alkenone is also available to indicate paleoclimate of high-salinity alkaline lake.  相似文献   
119.
120.
巢湖富营养化危害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给水、渔业、旅游等多种功能。由于水质污染,巢湖正面临富营养化危害,湖泊衰亡过程正在加速。文章针对巢湖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从水生生态环境,环境水文学及合理利用藻类的角度,探讨了减缓富营养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