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系统科学   49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2304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Two ductile shear zones trending EW and NNE respectively not only controlled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but also constrained the geodynamic background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is regi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EW trending ductile shear zones are mainly contributed to dextral compressional de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top-to- the-southeast oblique thrust shearing, whereas the NNE trending ones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sinistral strike-slip and extensional faulting. One sample from the former yielded an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219±4) Ma (Bi) and two samples from the latter gave 40Ar-39Ar plateau ages of (116±2) Ma (Bi) and (127±3) Ma (Bi). These ages provide constraints on the top-to-the-southeast oblique thrusting event occurring in Late Triassic and the sinistral extensional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event which occurred in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142.
坨 -胜 -永断裂带到目前为止发现了 1 1个中层气藏 ,几乎都与断层活动有关 .为了弄清坨 -胜 -永断裂带中层气藏形成中断层的控制作用 ,通过井与井之间的分析对比 ,并对部分井进行包裹体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超压流体活动应是坨 -胜 -永断裂带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 ;2断层封闭主要为泥质涂抹和断裂破碎带封闭 ;3中层气的甲烷含量高应与运移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3.
根据映秀断裂带的宏观构造及构造岩特征,可将该断裂带分为三个亚带:劈理带、构造透镜体带、节理破碎带。文章详细描述了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并据此推断该断裂带的形成条件。该断裂为地壳浅部构造层次的脆性断裂,主要的变形机制是碎裂作用。其形成深度为5km,温度为300℃。根据碎裂岩中的石英位错密度及钙质糜棱岩中方解石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粒度,估算出断裂形成时的差异应力值为70~180MPa。  相似文献   
144.
研究了鞍钢试生产的热轧 SX65 双相钢电弧焊接性能。结果表明,电弧焊热影响区高温回火区内硬度明显下降,接头拉伸时均在此处断裂(抗拉强度 610 MPa)。实验证明热影响区的回火区处在熔合线的 1.5mm 左右,恰是硬度降低和强度较低的区域,是母材原始组织中铁素体位错密度降低及 15% 的马氏体回火导致软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5.
裂纹扩展过程裂尖温度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明裂纹扩展过程中在裂尖处由于塑性流变变形而造成温度场,它形成如下的热-力耦合的循环关系:变形→能量耗散→内部耗散热→温度场→变形.实验结果证明,内部耗散热源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46.
江西省永丰县南坑萤石矿是产于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的典型脉状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体的围岩——花岗岩具有明显的负E_u见异常。萤石矿石轻重稀土分馏强烈,轻稀土高度富集,E_u、C_e亏损不明显。萤石的成矿过程是一个中偏弱碱性条件(PH值6.85—8左右);成矿温度为90℃—350℃,最佳值150℃—160℃;从T_b/Ca—T_b/La图解(P·Moller等1976)可以看出矿床属热液成因,与萤石包裹体中测试的δDH_2O、δ~(18)OH_2O对同位素组成分别为-51.2‰——-57.4‰、-3.7‰——-8.6‰所解释的热液成因(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基本结论一致。∑REE的低含量并参考萤石中较低的Sr含量(B·S·Panov等,1989),暗示了今后有希望在附近找到更晚期结晶的萤石矿脉,也为在深部找寻盲矿体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7.
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二维轴对称焊接残余应力场的简化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几种不同条件下的焊接残余应力场,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说明了该模型能够综合反映轴对称焊接应力场的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可用于工程估算和焊接结构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8.
用云纹法和光学空间滤波技术测量了双边裂纹单向拉伸的4种不同硬化指数铝 试件扩展裂纹尖端三维位移场;分析了位移奇异性;与GH理论解进行了比较。给出了 I型、平面应力、幂硬化材料扩展裂纹尖端奇异场比较的形式。证明和确定了试验的 GH奇异场主导区的存在及其范围和形状。GH主导区的尺寸和形状与材料特性、试件 几何尺寸和外载形式有关。在GH场内裂纹尖端附近有三维变形损伤区,该区内不是GH 奇异性.紧靠裂纹尖端有一个断裂过程区。随着外载荷增加将随机地出现孔洞并导致裂 纹扩展。  相似文献   
149.
广东河台金矿的区域、矿田和矿床构造都是属于不同规模、级次及不同变形域类型的韧性剪切带,特别是控制矿床和矿体的是发育良好的深层韧性剪切带。河台金矿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所谓“剪切带型金矿”是受多级韧性剪切带构造控制,并以剪切作用为主要成矿机制的金矿床,可划分为剪切带糜棱岩型和剪切带脉型金矿,这两类是剪切带递进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0.
朱光远  张松林 《河南科学》1992,10(3):302-307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生长基地和开发窗口.一个成功的开发区,应包括大学或研究院所、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模式研究,探讨其模式识别、模式选择、模式评价以及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