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16S rDNA分子约540 bp的序列对长蝽总科9个科29个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运用MP法、ML法和NJ法分析,结果表明:原来属于广义长蝽科的Pachygronthidae、Rhyparochromidae、Cymidae、Geocoridae、Blis-sidae、Oxycarenidae和狭义Lygaeidae并不形成一个单系的广义长蝽科;梭长蝽科Pachygronthidae的两个族Pachygronthini和Teracriini分成两支而形成多系;莎长蝽科Cymidae与梭长蝽科Pachygronthidae的Pachygronthi-ni族总是聚成一支形成姐妹群.研究说明广义长蝽科是多系,这与最近的形态学研究一致,从分子水平上支持Henry(1997)把广义长蝽科中的部分亚科提升为科的修订.与现有的形态分类系统有所不同的是,地长蝽科和狭义长蝽科都是多系群.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和利用华东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对从华东地区豆科木本植物根瘤分离获得的23个菌株进行了16S rDNA全序列分析,并与相关参比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建立了23株华东地区豆科木本植物根瘤菌的发育树状图,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鉴别结果吻合,初步确定了23株豆科木本植物根瘤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13.
45S rDNA在多种植物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首次确定了日本小檗(Berberis tkunbergii DC)、车前(Plantago major L.)、野芹菜(Sanicula lamelligera Hance)、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械树(Acer buergerianum Miq.)、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丹参(Salvia miltorrhiza Bunge.)、榆树(Ulmus pumila L.)中45S rDNA在中期染色体上的位置.根据rDNA的位点数和位置的变化,分为四种类型:①在日本小檗、车前和野芹菜中,荧光信号正好位于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或端部;②荔枝和械树,分别有1对和3对染色体具随体,但荧光原位杂交却检测到3对和5对染色体上具有杂交信号;③天日琼花,具有4对随体染色体,但仅住其中一对随体上显示了杂交信号;④在丹参和榆树中,有的杂交信号位于着丝粒部位或长臂的末端,杂交信号的数目成奇数.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染色体45S rDNA信号正好位于6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这与Dal-Hoe和Hoshi等人的结果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表明:45S rDNA可以作为染色体的一个识别指标,对识别染色体的个体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还对45S rDNA位点分布的多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4.
在黑河流域下游河谷550 cm深的包气带中采集了10个土壤样品,相应地对各个样品中的土壤含水量、总氮、土壤有机质和pH值进行了采样分析,并进行了微生物计数和培养.通过培养,从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土壤层,共挑选出120个菌落,然后使用革兰氏染色反应、常规生理生化和内切酶分析,再选出不同的15个菌落进行16S rDNA扩增和序列测定,共发现15种细菌,并建立了可培养微生物的系统进化树.这15个种分别属于蛋白细菌门的α-(2种),γ-(2种)和β-(2种)组,高G C的革兰氏阳性菌(5种),低G C的革兰氏阳性菌(2种)和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细菌(2种),这些种群全部属于棒状或段棒状,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地下土壤的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影响地下微生物的种群数量,该研究为极端干旱区地下微生物生态学和水文地质以及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5.
利用含色氨酸的鉴定培养基从芝麻根际筛选出7株IAA产生菌,其中菌株SA4产IAA的能力最强。促生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A4明显具有促进黄瓜和玉米种子主根生长的能力,使它们的主根根长和根重增加为对照组的2~3倍。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A4属于革兰氏阴性的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16.
为了鉴定火龙果的病原菌,本文从火龙果发病枝条分离病原体,通过菌丝和孢子形态学观察、核糖体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和回接实验,首次在海南发现火龙果感染溃疡病,其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随后,分别用多菌灵、精甲霜.锰锌、氰烯菌脂、甲基托布津、达科宁(百菌清)等5种常见杀菌剂在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从抑菌圈的大小初步鉴定多菌灵为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为指导生产上的化学防治提供了选择杀菌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7.
从成都市龙泉驿区桃园土中分离一株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的菌株DSP-B,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该菌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DSP-B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最适降解浓度为150mg/L.接入150mg/L毒死蜱基础盐培养基中,35℃,180r/min培养5d,测其降解率为94%.室内试验中,与对照相比,降解菌剂对圣女果和枇杷上毒死蜱的降解能力提高了2.42和4.32倍.大田试验中,降解菌剂对桃子和豇豆上的毒死蜱的最终降解率高达95.65%和96.87%.  相似文献   
118.
细菌群落结构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微山湖湖泊生态环境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分析为通过细菌的环境修复功能改善微山湖的生态环境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了DGGE和16SrDNA建库相结合的方法对微山湖养殖区与非养殖区及其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养殖区和非养殖区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养殖区的细菌种类明显比非养殖区的细菌种类多,养殖区主要分布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绿菌门(Chlorob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群.非养殖区主要分布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种类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9.
Given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organic sub- stances entails costly biodesulfuriz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a reactor should be deter- mined to increase the desulfurizing rate under low organic loading condition. In this study,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istribution in the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reactor used to treat sulfate-containing wastewater with low organic loading rate was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 DGGE) and 16S rDNA clone library analyses. DGG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were stable and accounted for -90 % sulfate removal efficiency. Differences in band positions and intensitie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bacteria were affected by their positions in the reactor. Typical ba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rising Desulfovibrio, Desulfomicrobium, Thiomonas, Acinetobacter, Bacteroi- detes, and Chloroflexi. Their functions in the reactor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possible links between the functional and microbial respons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ch bacterium in consortium.  相似文献   
120.
5种新分离细菌的分子鉴定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和比较了5种新分离细菌的16Sr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F5771和A5608为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的2个新种;LCDC89055是1种放线菌,与Actinomycespyogenes遗传距离较近;而LCDC87080和CDCgroupANF1like则分别为Aneui和Turicelaotitidis菌的不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