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9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噪声信息的多重分形和分形噪声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分形体可分为实空间分形和相空间分形。分形噪声的频谱在空间信息序列重构的相这间中徨长为多重分形。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37批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大黄药材进行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FT-IR和HPLC测量37批大黄药材的红外光谱和液相指纹图谱,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从每一产地中选择一批药材,分析红外原始光谱,并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根据所得二阶导数光谱对各产地大黄进行分析;同时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FT-IR和HPLC两种方法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分析不同产地的大黄药材原始红外光谱特征峰能够区分各产地大黄品种,但无法区分其产地,而二阶导数特征峰有明显的位置、形态和强度上的差异,能够将不同产地大黄药材鉴别出来。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无法将其产地进行区分。结论 与HPLC指纹图谱相比,FT-IR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大黄药材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品种和产地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03.
对D10R9B型离心式压缩机转子结垢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D10R9B型离心式压缩机转子结垢,破坏了转子动平衡,使压缩机振动幅度超标,导致压缩机多次停机的事故.借助于气相色谱、X光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原料气和积垢样品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造成压缩机转子结垢主要有两大类固体物质:一类是无机硫化合物、铁氧化物,一类是矿物"粉尘".研究表明:压缩机转子结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铁的氧化物(FexOy)和硫化物(FenSm)的存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减振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就y=4∑i=0αix^i-(2∑i=0αix^i)y,x=y类方程的中心焦点判定,给出了2个判定定理.通过直接计算,可简化对此类系统的中心焦点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钢材的纯净度,采用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以及电解称重法对威钢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大小、组成及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目前生产工艺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板坯的夹杂物主要是小于φ 10 um的球形硅酸盐夹杂物,有少量的多边形夹杂物;有单相的也有多相的夹杂物;在板坯厚度和宽度方向上都是在1/4和1/3位置处出现聚集.夹杂物主要是由于钢液脱氧产生的内生夹杂物.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东北三省汉族人群17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在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研究抽取了东北三省汉族人群中无直接亲缘关系的326份血样卡,其中,辽宁省63份,吉林省107份,黑龙江省156份。使用PowerPlex@21 System荧光扩增试剂盒对17个STR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Modified-Powerstates软件计算其法医学参数。经分析得出,在17个基因座中,13个基因座的个体识别能力及遗传多态性较高,其中D18S51、FGA和PENTA_E 3个基因座尤为突出;剩余4个基因座中,D3S1358和CSF1PO中等,TH01和TPOX较低。同时对东北三省汉族人群和其他14个人群进行族源推断,通过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计算、多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14个人群中的所有汉族、云南白族、云南彝族、云南纳西族和韩国均与东北三省汉族的人群之间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而剩余人群则与目标人群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井冈山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型、地理起源和风险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现有入侵植物89种,隶属30科61属,菊科、苋科、豆科、茄科和大戟科为优势科,且1~2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来源于美洲的种类最多;恶性入侵植物有15种,严重入侵的有22种,局部入侵的有17种,一般入侵的有26种,有待观察的有9种;在旅游活动频繁的地区,入侵植物分布较为集中,并呈蔓延趋势。本研究表明:目前井冈山地区的入侵植物种类较多,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危害,当地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08.
109.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约1 万年前开始被驯化。由于水稻与其祖先野生种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水稻的起源和驯化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水稻起源和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基因组学方面的证据, 认为水稻2 个亚种独立起源于野生祖先种内很早就分化的不同类群, 但一些驯化基因--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 可能首先在一个亚种中被驯化, 然后通过基因渐渗, 扩散到另一个亚种中。因此, 水稻驯化的关键是研究驯化基因的起源和扩散方式。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相应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 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水稻及其祖先进行大规模分析, 已成为揭示水稻起源与驯化之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太阳系8大行星质量分布具有内在规律:行星质量取值不是任意的,而是一些特定的数值,每个行星质量由1个或2个基本质量之和构成,基本质量取值符合233律.利用前期提出的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认为该规律与万有引力和质量的起源有关.因为万有引力起源于大尺度微子微团的运动,其引力质量等于微子微团最大速度与广义粒子半径的乘积,在最大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微团在向内逐级嵌套过程中,相邻层次的半径具有2倍或3倍的关系,在半屏蔽的情况下形成了行星质量分布的233律.利用233律估算得到行星质量与实测符合得很好,但也存在小量误差,原因在于行星周围微子微团存在密度和压力,所产生的斥力削弱了万有引力,使得测量值略小于估算值.金星和天王星存在较大相对误差的原因就在于其周围微子微团的密度过大,也是行星存在逆向自转和金星转速极慢的原因.通过分析提出了行星形成的分裂说,认为所有行星都起源于同一母行星,该行星分裂成母木星和母土星,之后2颗行星进一步分裂,形成了4颗土系行星和4颗木系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