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以铅锑复合渣为原料,用低温真空蒸发法直接制备纳米Sb2O3.通过XRD、激光粒度仪、SEM和白度仪分别对Sb2O3的结构、形貌、粒度和白度进行表征,探讨温度、残压、时间等对Sb的蒸发率以及Sb2O3的纯度、白度和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93 K、残压为250 Pa和时间为2 h的条件下,纳米Sb2O3具有立方晶型,其平均颗粒粒度为72 nm,比表面积为15.5 m^2/g,白度为90.0%,纯度为98.50%.  相似文献   
32.
二次锂电池用PVDF-HFP/SiO2复合聚合物隔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倒相法制备了二次锂电池用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复合聚合物(PVDF-HFP/SiO2)隔膜,测定了它的吸液率、电导率、机械强度等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PVDF-HFP/SiO2隔膜具有较高的吸液率、电导率和韧性:电解质吸收率达184.4%、 室温电导率为1.20mS/cm、断裂伸长率高达163%。利用PVDF-HFP/SiO2隔膜装配的二次锂电池的首放比容量为834.8mAh/g,第40次的放电比容量达到400mAh/g, 循环效率达到99.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3.
燃烧法合成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BaAl2O4: Eu, Nd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快速简便的方法制备纳米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方法:首次利用金属硝酸盐和络合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合成了蓝绿色纳米级长余辉发光材料BaAl2O4:Eu,Nd,生成的材料进行了XRD和TEM分析,结果:材料粒子直径为30-70nm,平均为40nm左右,与此同时,发光材料的发射峰位置发生了显著的蓝移。结论:燃烧法是制备纳米发光材料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块体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块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内的一个热点 块体纳米材料具有奇异的结构和特殊性能 ,其在力学、电学、光学和磁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针对块体纳米材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热稳定性及致密性等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通过加入第二相微粒、强烈塑性加工措施来改善块体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 ;采用烧结、挤压辅助工艺来提高块体纳米材料的致密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35.
界面电子转移对纳米TiO2薄膜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纳米TiO2薄膜的导电性与薄膜厚度和基底材料的关系. 结果表明, 沉积在Ti和Si基底上的TiO2薄膜的电阻率随着膜厚的 增加而非线性增大, 分别经历了导体、 半导体到绝缘体或半导体到绝缘体的电阻率范围的变化过程, Ti O2薄膜导电层厚度也不相同, 沉积在玻璃表面TiO2薄膜为绝缘体. 这些现象是界面电子在界面的转移所致, 基底材料与薄膜功函数差的大小决定了导电层厚度.  相似文献   
36.
二氧化锰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KMnO4 与NH3 ·H2 O反应 ,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了粒径为 12 5nm的二氧化锰纳米微粒。二氧化锰纳米微粒的稳定性实验发现 ,微量NaNO3 和TritonX 10 0对二氧化锰纳米微粒的稳定起一定作用 .二氧化锰纳米微粒在 34 2nm处有特征吸收峰 .它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分别位于 410nm ,470nm ,5 30nm ,共振瑞利散射强度I4 70 与二氧化锰浓度在 2× 10 -7~ 4× 10 -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0 9987.还研究了二氧化锰米微粒的非线性散射现象 .  相似文献   
37.
以纳米TiO2为催化剂,以砂子为载体,高压汞灯为光源,对粒子元青染料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锐钛型TiO2对粒子元青染料有显著的光降解作用,并且讨论了初始pH值,H2O2用量等因素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Nanometer properties of oceanic polymetallic nodules and cobalt-rich crus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n ammonia leaching process was utilized to extract Co, Ni and Cu from oceanic polymetallic nodules, whereas an acid leaching process was utilized to extract Co, Ni, Cu, Zn and Mn from cobalt-rich crusts. Both processes produced nanometer materials—ammonia leaching residue and acid leaching residue. A systematic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stry properties of these residu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both residues contain a large amount of nanometer minerals. Ammonia l eaching residue mainly consists of rhodochrosite, with the average grain diameter of 17.9 nm; whereas the acid leaching residue mainly consists of well-developed bassanite, with the average grain deameter of 9.5 nm. The bassanite also has a microporous structure, the volume of the pore space is 1.23 × 10−2 mL/g. Both the ammonia and acid leaching residues have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y display a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to saturate sodium chloride vapour, N2 and SO2. Both residues have high content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most of these elements exist in the state of ionic adsorption. The content of σ FeO is high. The P2O5 enrichment is observable in acid leaching residues. The unique composition and nanometer solid properties of the leaching residues displayed their potential value and promised a bright future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39.
纳米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征的结构层次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使拥有了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在众多研究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0.
纳米ZnO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纳米ZnO表面改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优改性剂和改性条件。通过正交实验以月桂酸钠为改性剂、用量为15%、pH值为6、改性时间为1.5h时,改性后的纳米ZnO的亲油化度达到79.2%,能较好地分散于甲醇和二甲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