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59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板料冲压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机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CAE技术分析了桑塔纳轿车油底壳成形过程,并对其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了合理的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定位位置、压边力大小、拉深筋的设置等,以此说明CAE技术在板料成形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2.
攀枝花野生食用菌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对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和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寻找合适的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采集于四川攀枝花的19种野生食用菌中Cu、Zn、Ni、Cd和Cr的含量. 结果显示:除食用鹅膏菌和香菇中Cu含量稍低于卫生标准外,19种野生食用菌中5种重金属含量全部超标,食用不甚安全.很多蕈菌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Cu、Zn、Ni、Cd和Cr的最高富集量分别达到47.7 mg/kg(小白蚁伞)、188.6 mg/kg(鸡枞)、21.2 mg/kg(美味牛肝)、21.8 mg/kg(大白菇)和27.2 mg/kg(白蜡伞),其中Cr和Cd的富集浓度普遍高于其他研究结果, Cu、Zn和 Ni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63.
碱金属对高炉内焦炭的破坏大多通过研究碱金属碳酸盐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钾、钠破坏性相近,在控制碱金属入炉时也基本不对二者进行区分;但高炉调研表明在碱金属富集明显加剧的区域碱金属碳酸盐已分解且焦炭中钾含量均大于钠.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在碱富集区域碱金属主要以单质蒸气而非碳酸盐或氧化物形式存在,据此设计了模拟此区域有无CO2时钾、钠单质蒸气在焦炭上的自主吸附和破坏实验,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钾蒸气和焦炭中灰分大量结合形成钾霞石后体积膨胀、裂纹扩展导致碱金属富集区域钾在焦炭上的吸附和破坏能力均远大于钠,因此建议尽量采用低灰分焦炭并严格控制入炉钾负荷.进一步研究体系中不同钾蒸气含量对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当钾蒸气与焦炭的气固质量比率超过3%后焦炭反应性陡升.依据碱金属富集区域钾、钠在焦炭上的不同吸附和破坏性,建立了钾、钠各自入炉上限及总量上限的量化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64.
通过冲击试验并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设备研究了低中碳Si-Mn-V钢回火马氏体脆性机理及稀土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回火碳化物的析出和粗化是导致试验钢回火马氏体脆性断裂的本质因素,回火马氏体脆性断裂方式强烈取决于钢中含碳量;稀土元素对试验钢回火马氏体脆性的影响与钢中含碳量有关.  相似文献   
65.
本方采用示波冲击、俄歇分析、启裂源组织观察及热模拟实验,对Cr-Ni-Mo 70kg/mm~2手工多层焊缝中各种组织的形态及韧性进行了研究。其中韧性较低的是经850℃~1050℃再热后的重结晶及不完全重结晶组织,韧性最薄弱环节主要为具有黑色带状的重结晶组织,其构成为铁素体及带状分布的M-A组元或碳化物。薄弱环节数量越多韧性越低,整个焊缝的韧性越低;合金元素通过影响薄弱环节的韧性而影响整个焊缝的韧性。  相似文献   
66.
负载型贵金属离子细菌还原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载型贵金属离子细菌还原的探索研究傅锦坤于新生林种玉胡荣宗(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刘月英姚炳新翁绳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生物化学法制备高分散度贵金属(Rh、Pt、Pd、Ag、Au)催化剂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67.
针对青岛地区电镀污泥理化性质不明确的特性,以青岛地区四个典型工业园区产生的电镀污泥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比较各电镀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 H、元素组成、晶体组成、重金属全量、重金属浸出毒性、粒径分布等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四种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具备资源化利用的先决条件,并为今后电镀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8.
为给五马河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以五马河流域中三元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利用相关评价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采用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插值分别对土壤中养分及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含量水平及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中全氮(TN)、全磷(TP)、有机质(SOM)总体含量较丰富,全钾(TK)非常缺乏。土壤养分空间分布TN和SOM含量北部高于南部,TP和TK含量南部高于北部; TN含量最低分布在西南、SOM和TK在中部、TP在东北;(2)Hg、Ni、Cu和Zn平均值高于贵州省背景值,Cd高出背景值和中国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存在污染现象,Cr和As为清洁;重金属空间分布Cd、Cr、Hg、As和Zn含量北部高于南部,Ni和Cu含量南部高于北部; Zn含量最高分布在东北、Cu和Ni分布在中部少部分区域,Cd、Cr、Hg和As分布在西北;其中西北存在Cd污染,中部和西南少部分区域存在Cu污染,东北存在Zn污染;(3)部分采样点Cd、Hg已存在潜在生态风险,Cr、Ni、As、Cu和Zn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25%采样点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中度风险,其余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69.
为阐明广西铁山港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对海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基于广西铁山港湾海域1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研究该海域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d、Cr、Hg和As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Zn、Cu、Cd、Cr、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7,37.0,10.4,0.07,25.7,0.042和9.42 mg·kg-1,重金属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除Cu外,重金属分布情况相似,其含量总体表现为港湾内高于港湾外。与其他区域相比,铁山港海域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广西北部湾其他港口区域,处于较低水平。铁山港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Cu>As>Zn>Pb>Hg>Cd>Cr,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较低;生态危害影响依次为Hg>Cd>As>Cu>Pb>Cr>Zn,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范畴,反映了研究海域优良的底质生态环境,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港湾内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指数较高,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70.
为评估防城港市西湾及邻近海域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本研究获取了2020年6月、9月和12月及2011-2018年西湾水体重金属的监测数据,2010-2020年防城江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法、综合污染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法、内梅罗污染指数(F)法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进行分析与评价。2020年防城江水体各重金属含量无季节性差异,基本上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20年西湾水体重金属含量为锌(Zn)>铜(Cu)>砷(As)>铅(Pb)≈铬(Cr)>镉(Cd)>汞(Hg),Pb、Zn和Hg存在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情况,超标率分别为(9.1±0)%、(10.6±14.6)%和(24.2±22.9)%。F显示局部区域处于轻污染状态,超标率为(7.5±5.3)%。WQI和F显示,2010-2020年防城江重金属污染水平随时间呈变好趋势,2019-2020年处于较清洁状态。WQI和F显示2011-2020年西湾水体污染水平随时间虽然有波动,但是整体有向好趋势。西湾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和污染程度受到人类活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共同影响。防城港市钢工业的持续发展,仍存在加重防城港湾重金属污染水平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对周边污染源的治理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