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737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曦亮  任梦瑶  刘倩  汪超  王强 《广西科学》2021,28(5):440-450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类群,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目(Moniliales)木霉属(Trichoderma sp.)。海洋中的木霉属真菌因其高盐、高压和缺氧的特殊环境,能够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木霉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聚酮、肽类、萜类以及其他类型,这些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菌、酶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近十年来海洋来源木霉属真菌中分离的新次生代谢产物,并对这些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2.
为了在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在广西防城港1.192 7 hm2的废弃虾塘内进行7种肉食性和2种杂食性鱼类的纳潮生态混养试验研究。在塘底挖掘0.8-1.2 m深的庇护沟、水面设置植物遮阴浮床、塘内设红树林造林监测样地。在塘底基础水位设为0.5 m深的条件下,年均渔获生物量为691 kg/(hm2·a),饵料综合效率为35.09%。3年中9种鱼类成活率、占渔获总尾数和占总生物量比例最高的均是黄鳍鲷(Sparus latus),分别达到38.16%、65.2%和35.28%。2020年1月的全捕渔获显示,鲻鱼(Mugil cephalus)、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和灰鳍鲷(Sparus berda)等野生经济鱼苗可随潮水进入塘内生长,个体数可占渔获总尾数的16.9%。在全日潮15 d的潮汐周期中,塘底淹水日数小于6 d时木榄幼苗可正常生长,成活率93.5%。扩大废弃虾塘红树林恢复及生态养殖的规模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社会对红树林良好环境及高质量产品的认识,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从葛的茎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具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Phomamacrostoma.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以及重结晶等各种分离纯化方法,首次从该植物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抗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番茄灰霉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一个化合物.经GC-MS及质谱分析,该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  相似文献   
74.
漆酶(E.C.1.10.3.2)是一类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其可以催化对苯二酚(也叫氢醌)氧化生成对苯醌,也常被称为对苯二酚氧化酶。漆酶一般存在于真菌和植物中,由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底物专一性,在印染和环境有机毒性化合物的降解、专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以及造纸领域有机废弃物的生物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实际工业应用。考察了白腐菌的培养和产漆酶条件,对白腐菌产漆酶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选。结果显示,以小麦皮为碳源,硫酸铵和尿素为氮源,白腐菌生长产酶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8℃,pH值为3.5~6.0,培养基的C/N比以20合适。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木质素沉淀物和葡萄糖时对白腐菌液体发酵产漆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体发酵液中加入10 g/L的葡萄糖、6 g/L木质素时发酵产漆酶的活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5.
从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内生真菌Ta31-2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硬脂酸(1)、软脂酸(2)、肉豆蔻酸(3)、癸酸甲酯(4)、麦角甾醇(5)、fusanolide B(6)、丁二酸(7)、curvulalide(8)、modiolide A(9)和neoechinulin A(10)。其中,fusanolide B(6)为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curvulalide(8)和neoechinulin A(10)为首次从软珊瑚Sinularia sp.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6.
海南岛药用真菌种类资源丰富,作者续报海南岛药用真菌62种,并对其药用状况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77.
以愈创木酚培养基为底物,利用平板筛选法从土壤朽木中筛选能够产漆酶的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进行复筛,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茵菌株。以漆酶活性为参考指标,确定葵花粉发酵产漆酶条件:发酵培养基中硫酸铵0.025%,初始pH值5.5,接种量8%,装液量50mL,愈创木酚0.1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78.
为了筛选出高产油菌株,本实验采用细胞形态学与细胞化学方法(苏丹黑染色法)对常现青霉P1、土壤青霉P3、绿色木霉L1、红色脉孢霉H1四株霉菌进行跟踪观察,通过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梯度的发酵液中摇瓶培养,并分析菌种生物量、葡萄糖利用率和油脂含量,从而确定最经济有效的葡萄糖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抑制霉菌油脂的合成,L1菌株在培养基中初始葡萄糖浓度为4%时,积累生物量、葡萄糖转化率均较大,油脂产量最佳为2.598g/L,菌体油含量达到38.62%(细胞干重)。  相似文献   
79.
通过采用一些代谢调节剂,研究了红豆杉细胞中一些初生代谢途径以及甲瓦龙酸(MVA)途径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关系,并对这些调节剂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第15d加入100g/L黄豆芽提取液、100mg/L丙二酸钠和6.2mg/L硼酸,或第15d加入42.7mg/LCCC,25.6mg/Lα-蒎烯及11.5mg/LEGTA,其协同作用都能显著提高紫杉醇的产量.此外,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诱导物对细胞的影响与Ca离子通道变化引起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的曲酸产量,本研究对其利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的条件进行优化,旨在获得成本低廉的曲酸原料,促进曲酸的工业化生产。研究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考察最佳盐度和最佳发酵时间,通过HPLC法测定曲酸的产量。结果表明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产曲酸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2%海盐的大米固体培养基中发酵30 d,在此条件下1 000 g大米培养基能够发酵产生24.2 g曲酸。因此,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可以作为曲酸的生产菌株,海盐浓度影响该菌株的曲酸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