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78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31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文浩 《太原科技》2006,(6):81-82,85
就铸铁的可焊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对铸铁零件冷焊修复的基本原则、焊接工艺及焊接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此技术用于生产实践,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2.
通过设计磷、铁双因子六水平二重复的随机试验,初步探讨了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铁交互作用(P×Fe)极显著,隐藻合适生长铁浓度范围为50 n mol/L~1μmol/L,隐藻生长的培养液最优组合为50μmol/L磷×50 nmol/L铁浓度和10μmol/L磷×1 000 nmol/L铁.  相似文献   
83.
采用可溶性固体杂多酸作均相反应催化剂,以及不可溶性固体杂多酸盐作非均相反应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丙烯甘油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杂多酸作催化剂在中温、常压条件下,就可合成了产率较高的符合工业技术指标的聚氧丙烯甘油醚。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羟值的测定确定了产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得出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84.
锂离子二次电池铜锡合金负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碳负极材料相比,锡基合金材料具有高容量、高密度的优势,有望成为新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首选负极材料。Cu-Sn合金是研究最为广泛的锡基合金材料之一。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锂离子电池复合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和复合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
利用高速液/固双相流冲蚀磨损试验机模拟不同试验条件,对改性28Cr高铬铸铁进行了不同冲蚀速度下的抗冲蚀磨损性能研究,着重讨论了该材料奥氏体基体的形变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28Cr高铬铸铁材料中的高硬度相碳化物发挥了优越的抗磨削作用,同时保护了基体;在34m/s和45m/s冲蚀速度下,后者的冲蚀磨损量及增加速度远大于前者的,同时相变马氏体的相对体积分数从试验前的16 3%分别增加到42 2%和73 6%,冲蚀磨损过程中亚表面变形层内基体产生的相变和位错密度增加等形变强化是该材料耐冲蚀性能优异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化学沉淀法脱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pH值、温度、化学试剂Na2HPO4·12H2O和MgCl2·6H2O的加入量等对焦化废水中氨氮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焦化废水中添加的Na2HPO4·12H2O和MgCl2·6H2O使NH4+∶Mg2+∶PO3-4的比率为1∶1∶1时,在pH=8~10的条件下,无论是均合池的生化进水还是混沉池的生化外排水,都可以将其氨氮含量脱除至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88.
在溶液中,铁卟啉Fe(Ⅲ)TPPCl容易与H2O反应转化为μ—O二聚体[TPPFe(Ⅲ)]2O,Fe(Ⅲ)TPPCl是非荧光物质,而μ—[TPPFe(Ⅲ)]2O是荧光物质,可通过稳态荧光光谱监测μ—[TPPFe(Ⅲ)]2O的生成。  相似文献   
89.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海洋微藻(海水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为对象,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分别以胶体为唯一的氮、磷和铁源,研究胶体及其有机碳(COC)浓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胶体为唯一氮源的体系,小球藻和金藻的脂肪酸与COC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低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多于高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以胶体为唯一磷源的体系,3种微藻的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0时脂肪酸组分最多,ccoc=238.4μmol/L时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的体系,在COC浓度范围内(0~238.4μmol/L),各微藻脂肪酸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119.2~238.4μmol/L时,脂肪酸组分最多,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氮源体系培养的3种微藻的总不饱合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体系培养的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90.
不同取代度的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萌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甲壳素合成1^#~7^#甲壳素磷酸酯和甲壳素磷酸酯钾,分别测定1^#~7^#甲壳素磷酸酯的取代度、将甲壳素磷酸酯钾配成O.5mg/L,2mg/L,5mg/L.10mg/L,20mg/L溶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进行番茄(Lycopeysicon esculentum)种子的浸种发芽实验。浸种46.5~76.5h;培养温度29.5C;每只培养皿50粒,每种浓度重复3次。结果表明:6^#、7^#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不具有促进作用;而1^#~5^#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质量浓度以0.5mg/OL~20mg/L为最佳,其中1^#、2^#、3^#、4^#、5^#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组增长6.7%、17.4%、16.7%、6.0%、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