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0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系统科学   225篇
丛书文集   168篇
教育与普及   1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8篇
现状及发展   157篇
综合类   17302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1245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970篇
  2011年   1874篇
  2010年   1608篇
  2009年   1309篇
  2008年   1777篇
  2007年   2264篇
  2006年   1508篇
  2005年   1332篇
  2004年   763篇
  2003年   659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华大地上兴起学会热潮,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意义上的科技社团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构成世界科技社团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画卷之一。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回顾科技社团百年来发展历程,研究分析科技社团在中国科学文化启蒙、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探寻新时代中国科技社团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MOOC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情况,探讨了MOOC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分析了MOOC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独特优势,指出高校图书馆只有与MOOC融合发展,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Human Library"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方面具有鲜活、独特的优势.阐述了"Human Library"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概念,提出了"Human Library"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策略,包括加强宣传以提高社会认可、增进共识以促进合作共赢、完善制度以推进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图书馆服务模式不断升级,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得到推广与使用,既方便了师生查阅文献资料,也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阐述了大流通服务的概念,分析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推进图书馆大流通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市级党校图书馆应明确功能定位,确定图书馆功能转变的路径方式,客观分析影响图书馆功能转变的不利因素,制定具体措施,实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6.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图书馆提供读者服务的关键。阐述了学科馆员的定义与内涵,介绍了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探讨了学科馆员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图书馆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探讨了图书馆财务工作的基本规范化管理,强调了加强馆内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传统的期刊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更好地做好期刊服务,分析了期刊阅读群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基于期刊阅读群划分的期刊服务,包括面向教学科研期刊阅读群的深层次服务、面向学生阶段性阅读群的引导型服务以及面向休闲浅阅读群的灵活性服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对图书馆知识营销具有提供交易场域和情感支持、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抗风险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作用,但网络状况、信任程度、个体调用能力、社会结构稳定程度、意识形态类型、规范与惩罚程度等因素对资本积累具有重大的影响.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了社会资本理论在图书馆知识营销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应对各个影响因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创新、创新监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辨析了国家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中国创新能力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探讨了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