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30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水体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是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概括了水体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将其分为自由溶解态、溶解性有机质结合态和颗粒物结合态,并提出可根据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组成以及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进一步细分.总结了水体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分析了各种存在形态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52.
研究了坡缕石-壳聚糖负载环糊精-活性炭对苯酚、对苯二酚的吸附行为,测定了酸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热力学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下降,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较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253.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本质上说明缔合聚合物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和其增黏机理,开展了缔合聚合物荧光光谱实验和在不同水质中的增黏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缔合聚合物溶液中存在着两个临界缔合浓度(CAC1和CAC2),在黏浓关系研究中的临界缔合浓度是指第二临界缔合浓度(CAC2);缔合聚合物在人造淡水中的临界缔合浓度(800mg/L)远低于蒸馏水中的临界缔合浓度(2500mg/L);缔合聚合物在人造淡水中的黏度远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黏度,说明缔合聚合物溶液具有较好的抗盐性;在蒸馏水中,MO4000溶液的黏度总比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高,而在人造淡水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却比MO4000溶液的高;在整个浓度范围内,聚合物MO4000在蒸馏水中的黏度总比在人造淡水中的黏度高,说明MO4000溶液的抗盐性差.  相似文献   
254.
Although HIV-1 subtype B still dominates the epidemic AID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suffering from an epidemic of non-subtype B viruses. What is worse, the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al use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is gradually compromis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rug resistance.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drug resistance, 10-ns MD simulations were simultaneously conducted on the complexes of the TL-3 inhibitor with 4 different proteases (Bwt, Bmut, Fwt and Fmut), among which the complex of the Bwt protease with the TL-3 inhibitor was trea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Detailed analyses of MD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drug resistance of Bmut against TL-3 mainly derived from loss of an important hydrogen bond and that of Fwt wa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in S1/S1’ pocket, while both of the two reasons mentioned above were the cause of the Fmut protease’s resistance. Thes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 experiments, revealing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protease subtypes against the TL-3 inhibitor. Additionally, another indication was obtained that the mutations of M36I, V82A and L90M may induce structural transforms so as to alter the inhibitor’s binding mode.  相似文献   
255.
The hydrophobic films of TixOy-CmHn deposited from mixture gases of titanium isopropoxide (TTIP) and oxygen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were investigated.The films were investi...  相似文献   
256.
配电网线路因低温恶劣环境存在覆冰问题,对供电系统可靠性产生重大危害,使用疏水薄膜或涂层能有效预防覆冰。高效低成本制备适配线路的疏水涂层是一个实用课题。利用He(Ar)/CH4/C4F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疏水表面,该表面可包裹线路外层提供疏水性能。研究放电电压等级、放电极间距、放电时间和放电频率对等离子体改性制备疏水表面的影响。利用COMSOL软件分析PDMS微通道电场强度分布,探究等离子体分布情况。基于仿真结果,设计实物实验,通过测量PDMS改性表面接触角、粗糙度和表面形貌成分,以及拍摄气体放电图像,验证与分析了各因素作用机理。最后,选择合适工况成功制备符合预期的PDMS疏水表面,并测试其具有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7.
以胜利油田提供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黏度法测定了其相对分子质量,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导法测定了聚合物的溶解速率;同时,分别研究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和普通均聚聚丙烯酰胺的热稳定性以及浓度、时间、温度、盐度等条件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疏水缔合聚合物表现了明显的热稳定性以及耐温、耐盐等性能.  相似文献   
258.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共沸蒸馏干燥工艺制备了SiO2干凝胶.探讨了共沸蒸馏过程对在常压干燥下凝胶多孔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研究了煅烧过程中干凝胶物相及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共沸蒸馏干燥工艺可以同时完成颗粒表面疏水改性及凝胶中溶剂的替换过程;300℃煅烧后,SiO2干凝胶的比表面积为924.62m2·g-1,孔体积为0.754cm3·g-1,孔径主要分布在10nm以下,其微观结构与气凝胶相似;高温是导致颗粒烧结和孔结构变化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59.
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霍林河褐煤吸附铬离子的吸附过程,通过动态吸附实验,采用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Elovich动力学方程对霍林河褐煤吸附铬(Ⅵ)离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室温25℃,pH为2,铬(Ⅵ)离子质量浓度在10~90 mg/L时,霍林河褐煤吸附铬(Ⅵ)离子的实验数据与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较为吻合,相关系数R2在99%以上。在该质量浓度范围内,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比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Elovich动力学模型更能准确描述霍林河褐煤对铬离子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60.
锶在改性介质中迁移的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锶在不同润湿性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和特征,并采用CXTFIT 2.1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了延迟因子。结果表明:在疏水介质中,锶的穿透速度较快,利用平衡CDE方程或两区模型来模拟锶在三种润湿性不同的石英砂柱中的迁移均是可行的,但两区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