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3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为囊芯,密胺树脂为高分子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光学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以及芯材与壁材的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  相似文献   
42.
以原子转移自由基偶联法合成了多臂星形聚合物S-PS和星形杂臂共聚物PS-PMMA.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分析方法确定了产物的结构.采用GPC法测定了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GPC分析结果表明偶联剂的偶联效率高,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窄.以DSC法研究了S-PS和PS-PMMA的热力学行为,并与相应线性均聚物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星形PS相对线性PS均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降低,且随PS臂数增加,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程度明显.星形杂臂共聚物PS-PMMA只存在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43.
对用稀溶液粘度法确定不同高分子之间混溶性的Δ b判据、α判据和Δ [η]判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三者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 ,但是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高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参数 k AB的值对不同高分子之间混溶性的影响。Δ [η]判据实际上反映的是 k AB绝对值的大小对不同高分子之间混溶性的影响 ;而Δ b判据和α判据反映的是 k AB相对值大小对不同高分子之间混溶性的影响。文章用Δ b判据和Δ [η]判据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和聚醋酸乙烯酯 (PVAc)在不同溶剂中的粘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溶剂的选择对溶液中不同高分子之间的混溶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用烷基铵盐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有机化处理,使其成为有机蒙脱土.X射线衍射(XRD)表明有机阳离子同钠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导致层间距扩大.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力学性能、阻燃性能.通过XRD、DSC等手段研究了结构与性能,并与纯PMMA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MMA可以插层于蒙脱土片层之中,得到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5.
提出一个新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催化/引发体系,将该体系应用于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1.3〈-/Mw/-/Mn〈1.4)聚合物数均分子质量-/Mn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此体系以结构简单的二氯甲烷为引发剂,以物质的量比为1:2的四水合氯化亚铁与三苯基膦的反应产物作催化剂,同时还分别对以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为引发剂时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Under the specially designated conditi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both tetrahydrofuran (THF) and tert-butyl methacrylate (tBMA) is a living one. The diblock copolymer, poly(tert-butyl methacrylate)-block-polytetrahydrofuran (PtBMA-b-PTHF),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the coupling reaction of living cationic PTHF+, SbF6- with living anionic PtBMA-, Li+. LiCl, which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in the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meth)acrylates, hinders the coupling reaction of living chains and cannot be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BMA precursor. The hydrolysis of the aforementioned diblock copolymer under acid condition results in the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 i.e. poly(methyl acrylic acid)-block-polytetra- hydrofuran (PMAA-b-PTHF). The diblock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GPC and IR.  相似文献   
47.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环己烷/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体系的o/w微乳液中,制备了粒径约58nm球状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超细颗粒,研究了影响粒子形态和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48.
甲基丙烯酸镁补强丁腈橡胶的拉伸应力-应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单轴拉伸时甲基丙烯酸镁补强丁腈橡胶的应力 -应变行为 .采用 Gregory提出的储能函数形式 ,描述了甲基丙烯酸镁补强丁腈橡胶的应力 -应变行为 .结果表明 ,根据该形式所得的理论曲线在整个实验所及的应变范围内均能与实验曲线很好地符合 .另外 ,还研究了甲基丙烯酸镁补强丁腈橡胶的应力松弛及应力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49.
将插层纳米复合技术与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用XRD,SEM,TEM等手段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和相应的PU/PMMA-IPN材料的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一部分蒙脱土以8~20nm厚、50~200nm长的片层有序地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了插层/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显著优于相应的PU/PMMA-IPN材料.OMMT易与PU/PMMA/OM-MT体系中的PU硬段及PMMA分子链形成氢键结合,使得OMMT,PU,PMMA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相容性改善,导致体系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文中还研究了OMMA添加量、PU/PMMA质量比、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添加量、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EGDMA)添加量、1,4丁二醇(BDO)系数等因素对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U/PMMA质量比为60/40,OMMT,BPO和EGDMA添加量分别为MMA单体质量的5.0%,0.80%和2.0%,BDO系数为0.80.  相似文献   
50.
In the past decades,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 by speci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In 1980' s, Ugelstad, et al invented two-step swelling method to prepare monodisperse microsphere with large size more than 1μm. In the following decade, Okubo and his coworkers synthesized monodisperse crosslinked polymer particles above 3μm using one-step dynamic swelling method.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duce particles more than 50 gm in diameter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s than 2 % . Up to now, most of the monodisperse particles were usually prepared by polymerization of St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In this presentation, sub-micro sized P (MMA-EA-AA/MAA)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prepar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any surfactant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