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生物合成麦角甾醇酵母菌株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4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进行发酵培养,研究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并筛选Yeg一14菌株为实验菌。以玉米粉水解液为碳源,尿素(NH2)2CO为氮源,通过两步深层发酵工艺路线,研制麦角甾醇酵母。  相似文献   
12.
酵母生产麦角固醇流加培养过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酿酒酵母生产麦角固醇的流加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比生长速率为控制参数的流加方案,并以生物量、麦角固醇比生产速率、麦角固醇含量等因素为依据确定了该发酵体系的最优培养参数。在最优方案下,生物量可达42g/L,麦角固醇含量达326g(每100g干菌体中)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红色毛癣菌麦角甾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红色毛癣菌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样品经过皂化、提取后定量测定.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100 %甲醇,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2 nm,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麦角甾醇的保留时间为8.9 min.麦角甾醇在0.93~29.75 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添加回收率实验表明,麦角甾醇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4.8%~96.3%;相对标准偏差为1.8%~3.3%;麦角甾醇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 mg/L.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真菌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探索从青霉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以及纯化的方法,并进行条件的优化.实验证明:以麦角固醇含量为1.2%的青霉素湿菌丝为原料,使用浓度为15%的NaOH溶液,物料比1:15,在温度为85℃条件下皂化2h,选择乙醇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是从青霉素菌丝体中提取麦角固醇的最优方法.选择碱性蛋白酶对粗提产品进行酶解,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5℃,时间2h,加酶量2.0%,pH为8.在该酶解条件下麦角固醇纯度可达到70%,提取率为95%.  相似文献   
15.
高产麦角固醇酵母菌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群体杂交法、完整细胞与原生质体诱变法和诱变与杂交结合等方法选育高产麦角固醇酵母菌种,经实验表明:单倍体诱变与杂交结合的方法是选育含麦角固醇、遗传性能稳定的酵母菌株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原生质体诱变中发现:第一次再生的原生质体麦角固醇含量很低,而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麦角固醇的含量将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Ceramides,simple sphingolipids,exist ineukaryotic cells either as free molecules or as thebackbone of all sphingolipid molecules. Asstructural components they are mostly localized inthe plasma membrane,contributing to membraneproperties such as increased rigidity and thestability of the lipid bilayer[1] .Their hydrophobicnature provides a hydrophobic environment for theoptimal activity of membrane- related enzymes andproteins. These molecules are redistributed acrossthe membrane bi…  相似文献   
17.
啤酒酵母M05-37变株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谷胱甘肽(GSH)、多糖和麦角固醇的甲硫氨缺陷型(Met^-)变株——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05—37。该变株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后(蔗糖蜜为碳源,酵母粉和(NH4)2SO4为氮源,最适pH5.5~6.0,最适温度28~30℃),其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每100mL发酵液含GSHl0.78mg,胞外多糖34.24mg,麦角固醇2.20mg,分别比出发株提高79.36%,58.07%和44.76%。  相似文献   
18.
麦角固醇连续光转化生产维生素D2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使用一种自制的新型高效紫外光源,对麦角固醇生产维生素D2(简称VD2)进行了连续式光反应器的工业化规模放大实验,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最终麦角固醇转化率为60%以上,VD2 选择性得率为65%以上。与以往工艺相比较,连续式光反应器具有效率高、易于工业化放大的优点。这必将显著的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