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1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比较两个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种质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为后续的金线莲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和福建黑叶金线莲30 d扩繁丛生苗、30 d生根试管苗和30 d温室移栽苗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两个金线莲种质的内源激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在扩繁、生根、移栽过程中,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及其体内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含量均高于福建黑叶金线莲,且两个不同种质金线莲扩繁、生根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及其体内玉米素(ZR)、GA和生长素(IAA)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移栽苗。因此,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可能更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2.
D精氨酸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内源多胺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内源多胺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以分别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混合菌的5种菌根化马尾松小苗为材料,通过添加ADC竞争性抑制剂D精氨酸(DArg)进行室内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分析了各处理植株的萎蔫度、针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未施加DArg的处理中,各植株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高、紫金蜡蘑(La)菌根化植株次之、CK植株较低,而DArg处理的各植株抗旱能力发生了逆转,依次为CK植株较高、La菌根化植株次之、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低。分析表明菌根化马尾松植株Put合成主要依赖以LArg为前体的途径,并且向Spd和Spm的转化效率较CK植株高;维持较高Spm含量、(Spd+Spm)/Put值,是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利用Brenner势和库仑作用势描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研究了He原子和C60分子碰撞以及生成He内生C60(即He@C60)的物理过程.通过改变He原子入射动能及C60不同位置入射的方法,得到He@C60形成的能量阈值.分析了He原子的入射动能对C60的能量传递.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4.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一个国家选择何种经济增长模式至关重要,只有选择适当的增长模式才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梳理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发展路径,发现经济增长模式是沿着物质资本一外生技术一人力资本的路径演进的,经济增长路径呈现出越来越高级的形态。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应该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人力资本型经济增长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5.
76.
在U-L模型(宇泽-卢卡斯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改进后的基于内生稳态最优增长分析框架的研发(R&D)部门和人力资本开发部门的生产函数.通过定义Hamilton函数和严格的数学证明得到稳态最优增长率的表达式,由该表达式说明其决策含义并阐明了企业都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内生稳态最优增长,并且应该根据其知识(技术)存量沿着稳态最优增长路径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77.
基于要素视角,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 深入剖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生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理, 探讨并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体系框架, 对贵州省 9 个市(自治州)进行实证研究, 得到如下结果。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客观规律, 其内生动力要素包括人口动力、自然动力和经济动力, 而政策制度、规划管制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动力要素通过供需机制、聚集效应机制和要素替代机制, 引起内生动力要素的数量和结构变化, 形成不同的集约利用类型和集约利用水平。2) 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 表达方式不局限于单一土地要素的集约, 而是一种全要素的集约, 涵盖人口要素集约度、能源要素集约度和经济要素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人口要素准则层、能源要素准则层和经济要素准则层。3) 贵州省建设用地全要素集约利用进程比较缓慢, 大部分市(自治州)建设用地集约度呈现波动态势; 2010—2016年, 贵州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空间变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4) 贵州省9个市(自治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以低度集约利用型和低度粗放利用型为主, 人口要素和经济要素起主要的内在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油茶种子性状,分析油茶种子浸种期间吸水率及吸水速率,探讨种子浸水机制下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标准化砧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长林3号’(3号)、‘长林4号’(4号)、‘长林40号’(40号)、‘长林18号’(18号)、‘长林53号’(53号)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形状参数、体积,并在人工气候控制条件下计算不同浸种时间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利用液质联用(LC-MS)方法对‘长林18号’(18号)种子浸种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赤霉素(GA3)、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各激素含量差异。【结果】品种间种子体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长林53号、40号、18号、3号、4号,且53号与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种子三维系数显示长林3号、4号和40号多呈扁平状,18号和53号多近球形,且种子三维系数与种子横径长度显著相关;3号和4号种子体积与纵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0号和53号横径与侧径存在显著负相关,18号种子体积与形状参数无相关性。各品种浸种48 h后吸水率和吸水速率逐渐稳定;种子浸种0~21 h,53号吸水率最高,40号最低;浸种21~48 h吸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3号、53号、40号和18号。各品种吸水速率在浸种10 h内,由大到小依次为40号、4号、3号、53号、18号,浸种10 h后53号最高。种子浸种后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4号、40号、53号、3号和18号。18号浸种后GA3含量逐渐上升,在浸种2 d时达到最高,为0.39 mg/kg;SA和JA含量在浸种4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0.058 mg/kg和1.77 mg/kg;ABA含量在浸种2 d和5 d时达到最高,约为0.050 mg/kg,4 d时最低为0.014 mg/kg。m(GA3)/m(ABA)在浸种1 d和4 d时维持较高水平。m(GA3)/m(JA)在浸种1 d时达高值,4 d时最低;m(GA3+SA)/m(ABA+JA)随着浸种时间增加逐渐下降。18号浸种温度为25~30 ℃时对提高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有着显著作用。【结论】横径显著影响种子形状,18号种子均匀度高且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较为稳定;种子浸种后48 h吸水率和吸水速率达到稳定状态,促进萌发类激素含量升高。因此,浸种温度应在30 ℃下有利于种子萌发。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砧木标准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在提出可持续内生工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欠发达地区工业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实现可持续内生工业发展的四个重要影响变量及这些变量的有效结合利用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持续内生工业发展优化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欠发达地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大花栀子花芽生理分化期内源激素和碳氮比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摘叶法判定大花栀子的花芽生理分化期分为成花诱导期和花芽孕育期.跟踪测定了大花栀子花芽生理分化期内源激素和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成花诱导期ZR(玉米素核苷)/GA(赤霉素)出现高峰值;花芽孕育期ZR/GA急剧下降,碳氮比急剧升高,在花芽孕育期未出现一个高峰值.成花诱导期和花芽孕育期由不同的机理调控,内源激素平衡对成花诱导起调控作用,在花芽孕育过程中碳氮比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