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系统科学   104篇
丛书文集   68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46篇
综合类   2458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油酸钠在锡石(211)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通过模拟XRD图谱与实测XRD图谱验证了建立的锡石晶胞结构的合理性.收敛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锡石(211)表面结构厚度超过5.437×10-10m,真空层深度大于10×10-10m时,表面结构趋于稳定.吸附能计算显示H2O和OH-可以自发地吸附在(211)表面上,然而OL-在(211)表面上的吸附能最低,可以取代被吸附的H2O和OH-.Mulliken电荷布局计算和差分电子密度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油酸羧基中的两个O原子与锡石表面裸露的Sn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化学吸附,其中单键O与Sn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键强更大.  相似文献   
92.
从高度冲突证据对D-S证据理论的应用约束出发,针对几种常用冲突度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定义了描述证据自身特征的不确定度,将证据冲突涵义从证据间不一致扩展到证据内外,给出基于不确定度的证据冲突多元度量,并为增强冲突的识别效果提出最大差异度的冲突处理方法.验证分析得出:本文给出的度量方法能够有效表征证据间的冲突程度,最大冲突差异度的处理实现了证据冲突识别的显著化,在证据冲突度量与识别中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为弥补不确定性航线配船模拟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区间证据推理的航线配船解析算法.该方法以证据推理理论为基础,以船舶公司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航线特征及船舶属性等因素,构建出一个多航线、多船型的航线配船模型.与目前的模拟算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准确性高、可以处理模糊数据等优点.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在SSH哈密顿基础上引进弱电子关联,对反式聚乙炔链中双激子的湮灭过程实施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电子关联的引入延缓了链中激子的湮灭过程,关联强度U=0eV时,激子的湮灭时间约在t=84fs,计入四个近邻格点上的弱电子关联作用,湮灭时间明显减慢,约为t>100fs.随着弱关联强度的增加,湮灭时间逐渐延长.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有机材料激子快速响应过程中计入电子关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5.
The evolution of th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um of bimetallic Ag-Au monolayer-protected clusters (MPC) obtained by progressively doping Ag into the experimentally known structure of Au133(SR)52 was predicted via rigorous time-dependent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TDDFT) calculations. In addition to monometallic Au133(SR)52 and Ag133(SR)52 species, 5 different (Ag-Au)133(SR)52 homotops were considered with varying Ag content and site positioning, and their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response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Projected Density Of States (PDOS), the induced or transition electron density, and Transition Component Maps (TCM) at selected excitation energies. It was found that Ag doping led to the effect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ose encountered in bare metal clusters. And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Ag doping could produce structured spectral features, especially in the 3–4 eV range but also in the optical region if Ag atoms were located in the sub-staple region, as rationalized by the accompanying electronic analysis. Additionally, Au doping into the staples of Ag-rich MPC also gave rise to a more homogeneous induced electron density. These findings show the great sensitivity of the electronic response of MPC nanoalloy systems to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alloying sites.  相似文献   
96.
自康普顿散射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基于NaCl和KCl溶液的康普顿散射,通过一定的近似处理,从理论上分析适合这两种溶液的康普顿散射光子数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然后,通过康普顿散射实验验证康普顿散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了从更微观的角度来把握NaCl和KCl溶液康普顿散射的机理,笔者立足于密度泛函理论对NaCl与KCl溶液的电子结构作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除质量密度、散射衰减因子以及溶液的浓度外,电子数密度和电子受到的束缚也对康普顿散射光子数有影响,其中,电子数密度是影响NaCl与KCl溶液康普顿散射光子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在厌氧条件下,分别以葡萄糖、甲醇和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电子供体对NO3--N进行厌氧反硝化实验,每种电子供体设定两个C/N比,分别为4∶1和10∶1.实验结果表明:在2种C/N比情况下,葡萄糖与甲醇作为电子供体时,总氮的去除速率一致,且都比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电子供体时要快.当C/N=4时,总氮的去除速率要快71%,而当C/N=10时,总氮的去除速率的差距只有7%.不同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电子供体时,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菌落检出情况表现出3个反应体系中具有各自优势的厌氧菌群、硝化及反硝化菌群明显特征.该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反映出不同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反应系统状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
Piperidine absorbs CO2 and H2O in air to form a molecular complex: piperidium-l-piperidinecarboxylate-H2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to b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with a=0.648 6(8) nm, b=0.809 200) nm, c= 1.357 1(16) nm, a=96.96706)°, β =102.506(15)°,γ=104.202 05)°, Z=2. The complex is stabilized via five hydrogen bonds between the three components, N-O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O-O interaction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l-piperidinecarboxylate and H2O. Due to electron transference of carbamate ion, the oxygen atom in water molecule is strongly negatively charged and the O-H bond is considerab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free molecule of wa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molecular complex is a reversible process and will decompose upon heating.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stabilization is further investigated herein.  相似文献   
99.
KTaO3<-sub>:Cu2+的电子顺磁共振参量与局域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基团模型的3d9离子在四角对称下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KTaO3 晶体中Cu2+杂质中心的g//因子!"! !# 和超精细结构常数"$ 和"##通过对四角,-./ 中心的012结果分析!发现杂质,-./ 占据了八面体)*$/ 的位 置!同时在,! 轴上的最近邻出现氧空位$34%#由于该空位引起的静电排斥作用!,-./ 将沿,! 轴在远34 方向上 位移一段距离!#%"5".’67#在考虑了上述的缺陷结构后!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了粉尘螨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观察粉尘螨疫苗免疫治疗鼻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粉尘螨疫苗免疫治疗的疗效.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过敏性鼻炎模型组(B组)、粉尘螨疫苗治疗组(C组),按本室常规方法建立尘螨过敏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抓鼻、流涕、喷嚏等症状,末次激发24 h后,麻醉小鼠,眼窝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Der f特异性抗体IgE和IgG2a;取鼻黏膜组织固定,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建模后B组、C组均出现典型的喷嚏、流涕、抓鼻症状,但粉尘螨疫苗免疫治疗组较模型组症状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无任何行为异常.与B组相比,C组血清中Der f特异性抗体IgE显著降低(P<0.05),而B组和C组IgG2a的含量较A组显著增高(P<0.01).电镜观察:(1)正常对照组:嗅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排列整齐;胞质内细胞器丰富.(2)过敏性鼻炎组:嗅黏膜上皮细胞肿胀,嗅细胞表面的纤毛减少或消失,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有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器退变、空泡化,核变形不规则、固缩.(3)粉尘螨疫苗免疫治疗组:嗅黏膜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较均匀,纤毛密度较正常对照组低,线粒体致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数量增多.粉尘螨疫苗可以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抑制过敏性鼻炎鼻黏膜炎症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