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4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从价值观的维度透视当代中国"逆城市化"现象,首先从逆城市化的内涵着手,再分析人口逆城市化流动的价值观内因,最后用价值观诠释: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2.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随时间的变化量,探讨了双主震型孕震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地壳波导中传播的柱面电磁波,发现地震电磁波没有TM型波,这一特点可以用来识别地震电磁信号,引入衰减因子后,得到kr<1的区域,高导电层的衰减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从而可以定性地解释观测到高频地震电磁信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4.
基于Tesseral2D的水下砂体地震正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下砂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应用地震波数值模拟软件Tesseral2D建立含有水、粉细砂、砾砂和砾岩的起伏地层模型,在不同的道间距、最小偏移距、子波频率以及不同岩体波速条件下分别对该模型进行正演计算。一般情况下,在震源频率为400 Hz、最小偏移距为5 m、道间距为1 m或2 m时,地震波响应明显、同相轴清晰、干扰波较少,水下地层界面反映良好。进一步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桥址区的地质资料,建立含有水、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细砂、砾砂、砂砾卵石和砾岩的水下砂层模型,应用Tesseral2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正演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源频率为400 Hz、道间距为2 m以及最小偏移距为5 m时,地震响应能很好地反映水下各岩层界面,特别是能较明显地圈定水下砂层的厚度和分布范围,为实际水下砂体的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借书证办证量是图书馆办馆效率的重要指标. 分析了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退证的原因,提出了减少读者退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6.
进行了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别测出了模型土中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反应和地下结构的加速度与应变反应.对模型体系的加速度反应实测值进行整理分析了模型箱效应、试验各阶段系统的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的变化情况和地下结构的加速度和应变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有水平加速度激振,峰值约为水平加速度峰值三分之二的竖向激振的参与,可使结构的反应增加,且应变反应的增量大于加速度反应的增量,地下结构横断面的变形仍以剪切变形为主;地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应变反应的频谱分布有较大差异,应变反应中竖向振型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7.
以枇杷沟地区地质环境为基础,综合多因素分析阐明:枇杷沟泥石流的发生除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外,地震过程中受损岩土体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物源,但主控因素为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在进行大量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手段对枇杷沟泥石流特征值进行计算和确定并最终分析表明:地震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崩滑物在粒度和分选上有所区别,对泥石流的容重和流量有所影响;震后灾区泥石流对泥石流沟道有着明显的拓宽效应和“刮铲效应”,使泥石流过水断面面积和泥石流平均流速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在确定新的参数并得到新的流量值后有必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8.
构建了一种与选线原则方案精度相匹配的、区域性的预测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灾势的方法.论述了在侵蚀循环(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一个地貌发育周期内,流域谷坡将相应经历向临界坡发展、达到临界坡、偏离临界坡的过程,提出了根据流域演化发育阶段预测山地灾害危险性的原理;基于河谷与谷坡的反馈机制,提出通过点坡度变化确定纵剖面特征点,进而区分不同的发育阶段,解决了斯特拉勒分析方法只能适应于小流域的问题.通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这3次21世纪以来我国震级在Ms7.0以上的大地震实震资料,检验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流域的斯特拉勒积分在0.5~0.6之间时,崩塌滑坡灾势最严重;距上值越远,灾势越轻.  相似文献   
129.
地铁隧道的存在破坏了原有场地的完整性,进而在地震来临时影响场地的地震反应。为探讨双线地铁隧道建成后对场地地表水平地震动的影响,针对北京某一典型双线地铁隧道工程场地,建立三维非线性场地模型。采用自由场边界和应力时程地震波输入方式,运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3D)进行模型计算,分析了双线地铁隧道对三维非线性场地地表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线地铁隧道的存在使隧道附近场地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自由场的趋势;2双线地铁隧道的存在主要影响场地加速度反应谱的短周期部分;3入射地震动频谱对双线地铁隧道的场地地震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文中得出的影响规律,为双线地铁隧道附近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0.
软土地基上储油罐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土地基上储油罐的抗震分析由于翘离等因素的非线性影响,计算非常繁复,虽然经过一系列简化,仍须经过迭代运算,该文根据储油罐的工程特点及震害经验提出了一种简化计算方法以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