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火箭尾焰电磁特性参数对电磁波衰减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磁波波动方程WKB法近似解基础上,应用电磁波能量衰减计算方程,分析了电磁波在火箭尾焰中的传播与受干扰过程,研究了等离子体频率、自由电子碰撞频率和自由电子密度等火箭尾焰电磁特性参数对电磁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频率和尾焰电磁特性共同影响电磁波的衰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电磁勘探方法拟地震解释的可行性,针对电磁波与弹性波在传播理论上的类似之处,介绍了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摹本原理,通过对探地雷达和常规电磁法使用的不同频率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地质雷达使用的是超高频电磁波,传播规律和弹性波相似,可以直接利用地震勘探的处理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常规电磁法勘探因使用的电磁波频率较低,具有明显的色散效应,其传播规律和弹性波有较大差异,采用拟地震解释难以得到理想效果。该成果对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状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隐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封闭式等离子体管在电磁隐身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利用数学仿真工具 MATLAB 依据电磁学领域内的准经典方法-WKB(wenzel,kramers,brillouin)法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系统研究了电磁波垂直入射封闭式等离子体管时,电磁波衰减系数与管内等离子体温度、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开放式等离子体发生器相比,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参数对等离子体隐身性能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存在等离子体层厚度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使得电磁衰减达到最优。同时,着重探讨了电磁波入射角度对等离子体隐身性能的影响,发现大角度入射的电磁波在一定的波段范围内,其衰减系数基本维持不变并且有较好的电磁吸收性能,同时存在最优入射角使得电磁衰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讯槽对电磁波传播随钻测量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径向成层介质的Green函数分析天线屏蔽罩上通讯槽的长度、数目等参数对电磁波传播随钻测量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通讯槽的长度和数目可降低电磁信号的衰减,但当这些参数增加到一定数值后信号的衰减不再明显变化;一般取通讯槽的长度约0.1 m、数目在20个以内即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当填充材料的电导率较低时,其引起的电磁信号衰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平面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吸收衰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等离子体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采用垂直入射线极化平面电磁波斜入射到具有金属衬底的等离子体层的模型,利用W.K.B解,推导出电磁波能量衰减与电磁波频率和等离子体密度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入射角的电磁波在等离子体密度为均匀分布、线性分布和指数分布情况下传播的能量衰减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电磁波衰减随等离子体密度以及电磁波入射角增加而增加;在3种分布情况下电磁波能量衰减规律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地震电磁信息接收装置的可靠性,我们于1983年底在昆明建立了钻井垂直“天线”观测系统,采用地上、地下对比接收方法,几年来不仅取得了孟连M_s6.3,禄劝M_s6.1,富民M_s4.9,宁蒗M_s5.5等地震的前兆资料,而且完成了“DZ-1型地震电磁信息接收机”的研制任务,使临震电磁波的观测和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关键技术,也是空天信息对抗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电磁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衰减效应,采用空间投射波法测量了C波段电磁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衰减系数,分析了等离子体分布对衰减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均匀等离子体相比于均匀等离子体对电磁波衰减效应更为明显,合理的等离子体分布有助于增强对电磁波的衰减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钻铤、线圈衬底、天线槽、天线槽填充物及屏蔽罩等仪器结构对随钻电磁波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仪器结构中低阻的钻铤、线圈衬底和屏蔽罩导致电磁信号明显衰减,而高阻的天线槽填充物对仪器信号无明显影响。在兼顾仪器机械强度的条件下,通过减小天线槽深度、增大天线槽长度和占空比可以降低电磁信号衰减。仪器结构影响导致仪器响应随地层电阻率非线性变化,扣除仪器结构影响后,仪器响应恢复了随地层电阻率在较宽范围内线性变化的关系,可以满足仪器线性刻度需要。由于扣除仪器结构影响后线圈中磁通量减小,仪器响应略小于无仪器结构影响时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电磁仿真软件可以将抽象的电磁场理论以直观的结果与图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所介绍内容的理解。本文介绍了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与电磁仿真软件仿真实例的相互渗透,探索更好的教授电磁场基本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磁波在火箭发动机排气羽流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分析了电磁波频率、羽流等离子体振荡频率和磁撞频率对电磁波衰减的影响。概略地论述了自由电子密度和碰撞频率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一些实验规律,指出了固体推进剂设计与降低电磁波衰减的关系,对研究微波衰减小的固体推进剂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Vidale JE  Earle PS 《Nature》2000,404(6775):273-275
The seism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have becom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s we understand more about its composition and thermal state. Observations of anisotropy and velocity heterogeneity in the inner core are beginning to reveal how it has grown and whether it convects. The attenuation of seismic waves in the inner core is strong, and studies of seismic body waves have found that this high attenu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either scattering or intrinsic attenuation. The outermost portion of the inner core has been inferred to possess layering and to be less anisotropic than at greater depths. Here we present observations of seismic waves scattered in the inner core which follow the expected arrival time of the body-wave reflection from the inner-core boundary. The amplitude of these scattered waves can be explained by stiffness variations of 1.2% with a scale length of 2 kilometres across the outermost 300 km of the inner core. These variations might be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composition, by pods of partial melt in a mostly solid matrix or by variations in the orientation or strength of seismic anisotropy.  相似文献   

12.
为检测爆炸地震波的品质(能量,主频),探寻激发高能量、高频率地震波的炸药震源,选用梯恩梯(TNT)、梯铝(TL)、8701,黑火药(BP)进行浅埋土中爆炸试验. 并利用Hilbert-Huang变换(HHT)对距离震源10~65 m处地面振动速度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量高爆速炸药8701震源激发的地震波能量大,但频带较窄,主频较低,高频率段能量随传播距离衰减较快;低能量低爆速炸药BP激发的地震波频带较宽,主频也较高,但地震波能量过低;含铝炸药TL激发的地震波能量大,且随传播距离衰减速度较慢,主频介于黑火药BP与炸药8701之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气体钻井随钻测量问题,参照医用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提出在气体钻井中利用钻柱内声波进行井下信息传输的方法;通过建立钻柱内声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出钻柱内声波信号传输的衰减规律;利用声波导理论对钻柱的声波导特性进行分析,计算钻柱内声波的截止频率。通过管道声波传输实验,将采集声波信号与计算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气体钻井钻柱内声波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随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加剧;钻柱的内径尺寸决定了内部各阶声波的截止频率,内径越大,声波的截止频率越低;声波信号传输载波频率的选择时,应兼顾钻柱内声波信号的衰减规律和不同尺寸钻具的声波导特性,尽量选择钻柱截止频率内较低的频段,减少因高次波激发造成的衰减,延长声波信号的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14.
传播距离影响着弹性波的衰减规律,该规律的研究对于AE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健康检测及监测有着实际意义。为了更加贴合实际工程,本文在现场制作了两种不同规格的钢筋混凝土梁JL1.6、JL2.0,各两根。通过模拟断铅信号,利用PAC-3型声发射系统对弹性波在钢筋混凝土中传播的衰减特性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频率、波速及振幅都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整体上呈衰减趋势;在弹性波在钢筋混凝土传播过程中,高频率信号衰减程度大于低频率信号,而低频率信号更容易且稳定在长距离传播;波速及振幅在1.0m处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分析可知声波在经过混凝土三相交界处时会发生多次折射、反射、吸收衰减等现象,因而出现离散性增大。故推荐实际检测过程中的探头布置间距不宜超过1.0m,并结合实际现场环境条件和经济性进行布置。  相似文献   

15.
对经过高温热处理的SUS306不锈钢模拟试样进行接触型脉冲反射法高频超声检测实验,对获得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研究衰减系数、速度、底面反射波峰值频率、背散射波强度等超声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建立这些参数与被测材料平均晶粒尺寸的关系,对利用超声脉冲反射技术进行材料热疲劳损伤进展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 (HTI)线性粘弹性介质特征 ,推导出了本构关系式。使用平面均匀简谐波的方法 ,得到了Christoffel方程 ,利用此方程推导出纵波及快、慢横波的慢度和复速度方程。在此基础上 ,对粘弹性各向异性砂岩和页岩进行了模拟 ,得到相速度、衰减系数和品质因子随频率、方位和入射角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 ,3种波的品质因子和相速度在大于 10Hz的地震频带内随频率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 ;而在低频带 ,品质因子趋于无穷大 ,介质基本上接近弹性。纵波的衰减系数在地震频带内基本上呈线性变化 ,而横波的衰减系数在地震频带内除低频外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孔洞储层地震波特征响应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物理模型相似性原则制作了不同材料和不同孔洞密度的物理模型,在常温常压和温压条件下分别测试了孔洞模型的地震波特征响应,分析了孔洞储层特征的变化对地震波属性参数的影响。孔洞密度、围压、温度、模型材料和含流体的变化对地震波的速度、振幅、衰减、主频和主振幅等属性参数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压等条件的不同,孔洞密度引起的地震波特征响应程度不同。实验表明,孔洞密度的变化对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参数(振幅、衰减等)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运动学特征(速度等)的影响,这为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衰减等属性参数进行储层中孔洞分布和发育程度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面军事目标如坦克、装甲车辆行进时会产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体波和在地表面传播的瑞雷波。当探测点距目标较远时,传感器检测到的目的运动产生的地震信号成份主要为瑞雷波。利用地震波对地面军事目标探测,主要是对瑞雷波探测和识别。该文根据地质模型假设,推导出多层介质条件下由点震源的作用在介质中引起的瑞雷波的传播模型,并用此模型对不同目标运动时所产生的瑞雷波信号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道集吸收和频散进行补偿。首先,运用匹配追踪算法对叠前道集作匹配分解,以零偏移距匹配子波建立随子波中心时间和中心频率乘积值变化的振幅衰减曲线,进而得到不同匹配子波衰减振幅的增益系数;然后,基于射线路径获取零偏移距吸收衰减与非零偏移距吸收衰减间的关系,运用零偏移距振幅增益系数与道集角度计算各个角度地震道的匹配子波振幅增益系数;最后,用振幅增益系数对不同匹配子波衰减振幅分别进行吸收补偿,并重构地震信号;对于频散影响,通过匹配子波求取品质因子进行频散校正。数据资料测试发现,深部吸收衰减能量得到有效补偿,同时消除了吸收对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常规基于压缩感知稀疏反演方法是基于频域平稳地震褶积模型进行的,而实际地下介质是粘弹性的,这使得该方法的反演反射系数振幅缺失、位置偏移。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引入时频衰减因子,构建改进的感知矩阵,将稀疏反演从常规的频率域拓展至衰减频率域。反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缺失的振幅,增强弱信号的识别能力。由于噪声影响,以上处理结果中仍存在噪声干扰,故在衰减频率域稀疏反演的基础上,引入平滑的高斯函数,对反演目标函数进一步优化,以有效压制残存的噪声干扰;之后将反演结果与褶积宽频子波可生成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由此形成了一种引入吸收衰减的压缩感知薄储层识别方法。薄层理论模型及含有河道砂储层的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常规方法,有效地增强了薄层弱信号的振幅及横向连续性,可在保证信噪比的情况下,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及薄储层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