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地上,地下多频段对比接收的“DZ-1型地震电磁信息接收机”使用一年多来,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理想的观测效果。 昆明测点是1987年7月投入正常观测的,从7月至11月一直没有记录到较明显的异常信号,同期省内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从1987年12月至1988年11月初,该测点共记录到5组异常信号群,对应了400公里内5级以上地震4次,它们分别是1月10日宁蒗M 5.5,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与实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伴随地震孕育过程而产生的电磁异常现象和岩石破鲜明时产生的电磁辐射现象。根据地震前后辐射的电磁信号与岩石破裂产生电磁信号的相关性,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的观测与研究,企图探讨地震前兆信息与岩石破裂过程伴随现象的物理机制。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前兆信息和岩石破裂时伴随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将成为研究地震短临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地壳波导中传播的柱面电磁波,发现地震电磁波没有TM型波,这一特点可以用来识别地震电磁信号,引入衰减因子后,得到kr<1的区域,高导电层的衰减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从而可以定性地解释观测到高频地震电磁信息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观测表明:地震前出现的电磁场扰动和电磁辐射现象是岩石突然破裂和断层两侧岩石剧烈摩擦时辐射出来的,波源就是震源部位岩石层中所含的石英晶体因破裂而形成的高速荷电粒子或电偶极子群,电偶极子群的产生和消失,表现为电磁波的辐射。这些电磁波的高频部分将被地壳低电阻层吸收和反射,而大部分低频波却可以直接透射出地壳。因此,把与地震孕育的电磁扰动作为短临地震预报前兆是非常有意义的。而目前各家使用的观测仪器又不尽相同,这给观测资料的统一分析和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作者对DJ-1型接收机进行了集成化改进。总体设计思想:①地震所释放的电磁能量与震级成指数规律增长,相邻震级间能量差很大,故接收仪的动态范围应足够大。在接收仪中加一对数放大器,则震级与输出信号成线性关系。②0~10Hz是最佳观测频段。③地震电磁波信号微弱,必须用低噪声放大器。④接收仪采用点频接收,因此,需要一带通滤波器选频。⑤为了检查整个通道工作是否正常,在放大器输入端加一时标信号,定时输出一脉冲信号,若通道正常,则记录笔接收到信号打出一时标点,这样,当无地震电磁波异常时,即使整个通道无信号输出,也可根据记录笔打出的时标点是否正常来判断整个通道是否正常,有利于长期工作。经改装调试后,在石屏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者认为,在与固体潮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中,含有与地震有关的非潮汐信息。因而,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将它们提取出来、可能从一个方面提供地震的前兆信息。 我们利用在昆明的重力基准台和弥渡台的两种型号三台高精度重力仪近十年的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及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着重进行了从“零点漂移”中提取非潮汐信息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套有效接收地震电磁信号的方案,并介绍根据这一方案研制的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岩石变形电磁信号的观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观测到岩石变形产生的微弱的电磁信号,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实验观测系统。典型岩石实验表明,在考虑到变形电磁实验的种种特殊要求,认真选择观测设备,并进行了严格误差校正之后,可以获得可靠的岩石变形过程的电磁辐射信号。并且在机械振动激发条件下,无论岩石是否含有石英,都会产生足够强的电磁辐射信号。但是其中,石英晶体的敲击电磁信号最强,频率最高。该结果对研究地震的电磁现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文明寨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本文针对该区特有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地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表层调查等方面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分量地震监测预测系统(AETA)进行电磁扰动观测(EMD), 通过观测数据特征分析和异常识别判定, 并结合地震事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AETA电磁扰动观测数据与已知的环境噪声和人文噪声特征不符。基于磁传感器原理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 提出信号可能来自近地表的自由电荷变化和运动。以九寨沟Ms 7.0级地震和宜宾长宁Ms 6.0级地震为例, 发现AETA电磁扰动均值异常与地震具有前兆相关性。其中, 日周期特性的SRSS波和电磁扰动超低频成分的出现与周边地区或龙门山断裂带以及鲜水河断裂带的强震风险相关。通过讨论信号源产生的物理机理, 认为日周期特性的SRSS波可能与来自地幔的熔融物质中带电粒子溢出至地壳有关, 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综合作用下, 在震源附近或相关区域会产生与日升日落同步的日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文明寨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本文针对该区特有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地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表层调查等方面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瞬变电磁法多匝小回线观测系统的物理实验。实验分为两步;首先,对同一回线装置的不同匝数的发射线框进行实验观测。其次,对发射与接收线框匝数相同的重叠回线装置进行观测试验。将实验数据处理,绘制出两种设备在不同匝数的线框的接收信号与线圈匝数关系图;多测道剖面图、电阻率测深图,对比两者的实验效果,分析两种设备装置的相似性和差异,讨论了同一回线与重叠回线两种装置的优劣;然后选定同一回线的最佳线框匝数的装置进行面积勘探,实验表明瞬变电磁的小回线装置在浅层勘探的效果显著,为瞬变电磁法在浅层勘探时的装置类型的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昌礼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68-69,98
西北地区煤田地震勘探主要以陆地勘探为主,湖泊、河流较少,水上地震勘探方法一直处于盲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首次应用于水上地区,针对勘探区特殊性。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区的激发与接收因素,并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及施工方法。其次,根据勘查区的特殊的表层条件,采用了经济有效的方法,解决了水上数据接收的困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  相似文献   

13.
非一致性采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非一致性采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的可行性,利用三维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方法对储层段做照明度模拟
分析,量化了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储层面元接收能量的影响,得到了影响储层成像照明能量大小和均匀度的最主要因
素是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分布,即观测系统参数中的最大炮检距和接收线距的大小。当储层速度变化小于观测系统参
数变化给面元接收能量大小带来的影响时,更有必要对时移前后数据体的观测系统进行一致性的匹配处理,这一步处
理的重点应该是面元重置和面元内炮检距与方位角分布的匹配。S56 区块一套非一致性采集的实际资料匹配处理试
验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减小非储层段的地震响应差异,放大储层段的地震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17年8月8日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Ms 7.0级地震前, 在震源200 km范围内的九寨沟、松潘、平武、青川、茂县和汶川布设AETA系统的6个监测台。采用窗口为30日的滑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 对6个台站的电磁扰动进行特征分析, 探讨九寨沟Ms 7.0级地震前后AETA系统观测的电磁场变化特征, 并由此提出一种新的临震特征, 即AETA电磁数据经滑动PCA方法处理后得到的“条带异常”。结果显示: 1) 除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发震当日, 九寨沟监测台于震前5日至震后15日, 每天在同一时段(5:00 am—6:00 am)出现异常点, 形成“异常条带”, 异常程度在震前大体上呈递增变化, 震后大体上呈递减变化; 2) 震源附近其他监测台也存在异常点, 但发布零散且异常程度较小; 3) 九寨沟Ms 7.0级地震“异常条带”消失后的两个月内, 未出现新的“异常条带”, 且无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磁频谱衰落信道中常规恒模盲均衡算法对所接收信号相位变化不敏感的缺点,研究了一种即携带接收信号的幅值信息,同时还携带接收信号相位信息的修正恒模盲均衡算法。论文在对修正恒模盲均衡算法进行推导的基础上,利用电磁频谱衰落信道,仿真了高阶正交幅度调制信号的修正恒模盲均衡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修正恒模算法在均衡后星座图不仅汇聚程度大幅提高,而且纠正了由电磁频谱衰落信道带来的相位偏转,在收敛速度和降低残余符号间干扰方面均改善了均衡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张红碧 《今日科技》2006,(12):28-28
日前,常山地震前兆观测站测震仪器安装调试成功,正式并入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试运行。该观测站的试运行标志着常山市已具备地震前兆监测能力,为地震专家分析地震前兆信息、预测地震提供了科学依据。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主要有磁电观测、形变(含重力)观测和地下流体观测三类,常山市观测站属于后两类。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磁频谱衰落信道中常规恒模盲均衡算法对所接收信号相位变化不敏感的缺点,研究了一种即携带接收信号的幅值信息,同时还携带接收信号相位信息的修正恒模盲均衡算法。论文在对修正恒模盲均衡算法进行推导的基础上,利用电磁频谱衰落信道,仿真了高阶正交幅度调制信号的修正恒模盲均衡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修正恒模算法在均衡后星座图不仅汇聚程度大幅提高,而且纠正了由电磁频谱衰落信道带来的相位偏转,在收敛速度和降低残余符号间干扰方面均改善了均衡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吴春华 《科技资讯》2006,(9):203-203
地震地热前兆的观测与研究是一项具有特色的短临预报新方法,并在地震预报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油田地震台在“九五”期间建立了一批数字化地热综合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并记录到数个地热异常震例.多年来在边观测边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字化地热观测资料具有信息盈大、观测精度高、正常动态稳定、异常易于识别、映震灵敏等优点。并对数字地热资料进行了充分的使用和多种方法分析,在研究正常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异常识别和异常分析方法,并通过对典型震例的研究探索地热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笔者研究了地球与地磁场结构,地磁场起源及地磁场变化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发电机学说在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上得到较多的证明,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地球磁场学说.地磁场变化与地震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震前的地震电磁异常效应,其中地球电离层出现的局部或区域性的异常扰动可能是与地震有关的震前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能够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大气波动、剧烈天气以及其它方面(例如地震、火山以及人类活动等);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一般步骤流程:地震事例筛选-电离层观测参量筛选-异常识别与提取-地震电离层前兆确认;介绍了目前地震影响电离层的三种可能途径:化学、机械波和电磁途径;总结了地震电离层前兆地基和天基监测手段;最后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几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