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81篇
系统科学   126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197篇
自然研究   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paleoclimate data recovered from ice cores,tree rings and lake sediments indicate regional features of cfimatic change on the Tibeta n Plateau (TP) during the last 2000 years. The composit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in-dicate that several main climatic episodes, such as the “LittleIce Age“ between 1400 and 1900,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in 1150-1400, a less warm period in 800-1100, and an earlier cold period between the 3rd and 5th centuries,occurred in the TP. In addition, temperature varied from region to region. The period from AD 800 to 1100, which waswarm in northeastern TP, was contemporaneous with cool-ing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TP. The southern TP ex-perienced warming between 1150 and 1400. For western TP,the δ^18O records of the Guliya ice core indicate that the pe-Hod 1250-1500 witnessed a clear warming. Large-scaletrends in the temperature history from northeastern TP aremore similar to those in eastern China than are the trendsfrom the Guliya ice cap far to the west and southern TP. The most prominent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the TP and eastern China are such cold phases as 1100-1150, 1500-1550, 1650-1700 and 1800-1850, andthe latter three cold events match with three widespreadg lacial advances which occurred on the TP during the Little Ice A2e.  相似文献   
62.
乐果在环境水体中消解的影响因素与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高毒性和具有“三致”作用的水溶性农药对环境水的污染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危险级水溶性农药的代表——乐果对环境水中的污染日趋严重,为此,通过对稻田环境水乐果流失量的估算,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就乐果在环境水中消解的影响因素与污染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3.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服务家庭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两周就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控制居民健康状况时,性别、婚姻状况、文化、职业、收入、恩格尔系数及是否患慢性病对城市居民的就诊概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居民两周就诊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恩格尔系数、就诊距离及是否患慢性病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用保角变换-边界配点法求解有限平面域内部孔口问题的基本方程.以中心裂纹矩形板为例,研究了计算方法中各种因素对应力强度因子形状尺寸系数YI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保角变换-边界配点法的合理计算方案,给出了有关因素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影响规律的数值图表和曲线.  相似文献   
65.
从资源,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绿树、绿地等方面阐述了只有对环境因素进行全方位控制,才能实现最佳物业管理服务效用,创造优美、舒适、温馨的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66.
刘少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结合的过程。这决定了刘少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从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角度看待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基本要求。考察刘少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因素及其特点,对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针对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中理论方法运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更切合实际情况的定级因素的运用方法 ,提出了定级因素中公交便捷度、权重范围、近期城市规划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中的具体应用 .  相似文献   
68.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是一种新入侵森林害虫。在广东,每年有4~5代,以4代为主。种群增长指数越冬代最大,Iδ=5 16,第3代次之,Iδ=1 67,第1、2代较低,分别为0 98和0 74。每年5-7月自然种群密度最大,8月中下旬后,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9、10月密度最低,11、12月密度逐渐回升。温度、降雨和针叶营养成份N、K质量分数对自然种群密度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22~28 5℃范围内,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中、高龄若虫的存活率都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 9590,-0 9920,-0 9660,-0 9970,-0 9980(P0 05=0 9500,P0 01=0 9900)。连续降雨24h雨量20mm以上,能大幅度降低中、低龄若虫的存活量,降雨前后中低龄若虫数量变化极显著(F值为8 92,P<0 01)。但对已固定的雌成虫和高龄若虫影响不明显。种群密度大小与针叶中N、K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N质量分数的相关极显著,平均每梢雌虫密度为23~137头时,r=0 8630(P0 01=0 8343),平均每梢雌虫2~45头时,r=0 9620。受害松针中N、K质量分数和未受害松针中的N、K质量分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t检验,N的t值为3 6978(P0 05=2 776),K的t值为3 2407。温度、降雨和针叶养分(N)的变化综合作用,对湿地松粉蚧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若虫的存活率有极明显影响,是造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影响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淡水豚生存的胁迫因素:渔业资源变化,有害渔具的伤害和结构变化,航运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影响,水体污染等。提出在实现就地和迁地保护白巴豚和长江江豚时应采取如下措施:应加强保护区管理执法力度,尤其要强化核心区管理;提高渔民自身经济发展能力,恢复渔业资源;做好水生生态影响评价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注意政府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一致;开展半自然和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实验;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保护和科技人员素质、唤醒公众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0.
聚硅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PFSiS)的制备与絮凝性能,考察了SiO2浓度、Fe/Si(摩尔比)、pH值及硅酸活化时间对PFSiS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废水浊度的测定,检验了各种条件下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ωSiO2=0.014—0.020,Fe/Si为0.8-1.0,pH值1.5-1.8,硅酸活化时间在l-8h,可获得絮凝性能优异的PFSiS。将PFSiS用于实际废水样品处理,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