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86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0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UWB (ultrawide bandwidth) radio systems under impulsive noise environment (INE) is investigated. At first, the Middleton's class a model is used as a model of impulsive noise (IN), we investigate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of IN, and it is proved that unlike Gaussian noise (GN), they are dependent especially to IN with small impulsive indices, Then, making use of this dependence between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an ovel UWB radio receiver designed for IN is proposed. The exact expression for the average BER (bit error rate) of this receiver, which is a function of SNR (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 and threshold value, is derived. Thirdly, we'll discuss the optimum threshold value. We'll also estimate the performance of UWB radio systems with the proposed receiver designed for IN an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ceiver designed for GN in IN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achieved by the proposed UWB radio receiver is much 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UWB radio receiver. Meanwhile, it is shown that both impulsive index and threshold value have much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UWB radio system 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E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介绍和分析平稳随机信号的非线性变换及其频谱关系。对于输入信号为高斯平稳随机过程的情况,讨论无记忆非线性系统及一类有限记忆非线性系统的响应以及经过非线性变换后的频谱特性,并详细分析非线性系统函数的特性和使用条件。另外,也对某些非高斯平稳随机信号的非线性变换及其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非线性变换对随机信号具有白化作用并给出频谱带宽的关系。最后,采用本文讨论的方法给出几组实际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3.
贾丽斯  盘薇  陈栋  薛郁 《广西科学》2016,23(3):216-222
【目的】为研究交通相的相关特性,对交通瓶颈处的交通数据作长程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元胞自动机建立含有局部缩减道路的三相交通流KKW模型,对交通瓶颈处3个交通相的流量、速度及密度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分别应用R/S分析方法和去趋势涨落分析(DFA)方法对交通瓶颈附近局域密度的时间序列作长程相关性分析,并与交通流元胞自动机NaSch模型的长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交通同步流的局域密度具有长程相关性,在自由流和宽运动堵塞时对应的局域密度时间序列具有长程反相关。而NaSch模型模拟的局域密度序列无论是自由流还是交通拥堵都呈现长程反相关。【结论】交通瓶颈处呈现交通同步流,且交通同步流具有长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4.
在航空通信中,传输控制技术直接影响网络的通信性能。基于优先级的传输控制机制能够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通信性能,但存在低优先级业务传输性能不佳以及带宽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绿色通信理论思想和可用带宽估计技术,提出"认知可用带宽"概念,设计基于认知可用带宽的传输控制机制,并采用多进制自适应调制技术提升网络带宽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认知可用带宽的传输控制机制能够在保证高优先级业务时延的条件下改善低优先级业务的传输性能,并保证业务最大时延抖动小于0.02ms;同时,自适应调制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吞吐率提升3.26%。  相似文献   
135.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采用非地称数字用户线进行数字传输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应用该项技术使用户在ATM网络上动态获得多项不同带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6.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四大子体系之一,也是与社会经济关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一种。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采取的都是单一的办学体系。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经济成分的多元化要求职业教育建立起多元化的办学体系与之相适应,而校企合作就是其主要的方式。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视角出发,在解析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系和校企合作内涵的基础上,总结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困境,进而探寻和选择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系建设的路径,从而为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7.
针对多媒体数据量变化范围大、变化频率高,存储系统读取流数据时会造成读取速率不断变化,影响多媒体流的服务质量的问题,采用存储带宽平滑方法,根据特定多媒体流本身的特点对多媒体流进行平滑,有效地降低多媒体流数据本身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8.
接入网作为通信网中与用户相连的最后一段网络,已经成为宽带网络技术的一大热点.简单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宽带接入技术,着重对HFC(光纤同轴混合)接入技术及应用于现代远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9.
1 .INTRODUCTIONATMis one of main technologies in wide multi media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because of supporting allkinds of services and having strict assuring mecha-nism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TMtechnologyisconnection-oriented which must first establish a virtu-al path (VP) before transferringinformationin orderto guarantee QoS.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CAC) is afunction which determines whether to ad-mit or reject connection requests . A connection re-quest includes traf…  相似文献   
140.
密度核估计中窗宽选择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密度核估计中窗宽选择的一种新方法,并通过选取适当的核函数,推导出决定窗宽选择的数学表达式,最后在均方误差(MSE)意义下,通过与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进行比较,说明在未知总体分布的情形下,用此方法选择最优窗宽是很有效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