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锡基复合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nFeO2.5和SnPbO2两种锡基复合氧化物粉末.XRD分析表明,这两种锡基复合氧化物在26°~28°处都有波峰,属无定形结构;SEM的形貌观察发现SnFeO2.5颗粒分层紧密堆积、团聚在一起,SnPbO2颗粒为棱柱状、表面光滑.将其分别作为Li+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发现这两种锡基复合氧化物都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  相似文献   
42.
The oxidation of oxygen ions and the generation of an anode effect at a low oxygen content of 150 mg/kg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quare-wave voltammetr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anodic processes of LiF–NdF3 melt after a lengthy period of pre-electrolysis purification at 1000°C (during which the oxygen content reduced from 413 to 150 mg/kg). The oxidation process of oxygen ions was found to have two stages: oxidation product adsorption and CO/CO2 gas evolution. The adsorption stage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whereas the gas evolu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oxygen content of 413 mg/kg, the decrease in the amplitude of the current at low oxygen content of 150 mg/kg was much gentler during the forward scanning process when the anode effect occurred. Fluorine-ion oxidation peaks that occurred at about 4.2 V vs. Li/Li+ could be clearly observed in the reverse scanning processes, in which fluorine ions were oxidized and perfluorocarbons were produced, which resulted in an anode effect.  相似文献   
43.
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从阳极反应过程、稳态极化曲线等方面研究了在锌电解液中铅银阳极极化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阳极银含量(质量分数)为0.7%~1.4%范围内,随着银含量的增加,阳极电位变负;随着电解液中锰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电解液温度的升高,阳极电位显著下降.为此,在电解锌时,应选择合适的锰离子浓度和电解液温度(38~40℃).  相似文献   
44.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传热学与燃烧学的原理和模型,利用英国AEA公司开发的一种实用流体工程分析软件CFX-4.1C在DEC-Alpha250工作站上进行计算,得到了阳极焙烧炉燃烧室中的准动态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为阳极焙烧炉结构和操作参数的优化提供了较准确、快速且经济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5.
以钛涂铱钌(Ti/RuO2-IrO2)平板为阳极、石墨板为阴极,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土霉素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电解条件:电流密度为0.10A/cm2、极板间距为2c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3mol/L和不调整废水pH值,在进水ρ(COD)=264.32mg/L时,电解60min后出水ρ(COD)120.00mg/L,COD去除率可达60%以上。在最佳电解条件下,COD去除动力学方程为ln(c0/ct)=0.012 9t-0.001 7,其相关系数R2=0.997 5,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6.
通过原位复合方法合成碳包覆MnO/石墨烯(C@MnO/GN)复合材料并探究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MnO纳米颗粒(直径约为30~50nm)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片层上,且颗粒外面包裹一层厚度约为5nm的碳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0.2和0.5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分别为800和700mAh/g;10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仍能保持在372mAh/g;当电流密度调回0.5A/g时,其比容量仍能恢复到730mAh/g.该材料也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在5和10A/g电流密度下依次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几乎100%.  相似文献   
47.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铝电解用NiFe2O4-10NiO陶瓷基体和30(40Cu-Ni)/(NiFe2O4-10NiO)金属陶瓷阳极,并在低温电解条件下,对NiFe2O4陶瓷相中Fe元素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NiFe2O4尖晶石陶瓷基体会在氮气中发生离解,在动态化学腐蚀试验和电解试验中,陶瓷相中的Fe元素更容易进入电解质;电解24h后,铝液中Fe、Ni、Cu的含量分别为0.45%、0.13%和0.03%。  相似文献   
48.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H+和SO2-4离子对PbO2电极上O2和ClO-4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分解得到的稳态极化曲线φ~lgiClO-4和φ~lgiO2上均有一电位突跃;在25℃下前一突跃发生在1.9~2.0V;后一突跃发生在2.05~2.15V左右.两者在突跃区前后的Tafel斜率均接近于2.303RT/βF(其中β约为0.51~0.54).在突跃前当[H+]减小时,使ClO-4形成或氧的析出过程均加速,同时使开始发生电位突跃的电流密度(c.d.)向高c.d.方向推移.在高氯酸溶液中当[H+]增加时,对O2析出过程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突跃后的ClO-4阳极形成具有加速作用.SO2-4对ClO-4形成和O2的析出均有阻滞作用,但对前者的阻滞作用要大于对后者的阻滞作用,因而使ClO-4的电流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49.
水系锌-石墨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基于水系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同时参与电化学反应实现储能,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安全廉价等诸多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产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系锌-石墨电池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锌负极、石墨正极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对水系锌-石墨电池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0.
以金属镁作为“牺牲”阳极,在乙酰丙酮醇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溶解金属镁一步制备了纳米MgO前驱体Mg(OEt)2-x(acac)x,Mg(OBu)2-x(acac)x[acac为乙酰丙酮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对其进行了表征.可讨论了影响电合成镁醇盐配合物的关键因素.实验表明,温度控制在40~50℃,导电盐Bu4NBr浓度为0.04~0.05mol/L较为适合,同时防止阳极钝化,有利于提高电合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