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3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9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61.
以Zn(NO3)2·6H2O、C2H2O4和高岭土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负载高岭土的ZnO粉体,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 XRD)表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物,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高岭土的负载量、煅烧温度以及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300℃、高岭土负载量为30%的ZnO光催化活性最好,在催化剂加入量为0.5 g/L,800W氙灯光照60 min的条件下,可使初始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脱色率达98%以上。且重复使用5次后脱色率仍在80%以上,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Hybridization of Mg-doped ZnO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MZO–RGO)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one pot reaction process. Crystallization of MZO–RGO up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stearate precursors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XRD studies point toward the particles size with 10–15 nm,which was confirmed by transmittance electronic microscopy,and also indicates that graphene oxide has been directly reduced into its reduced state graphene during the synthesis. Graphene hybridized MZO photocatalyst showed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MB). The degree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strongly depended both on the coverage of graphene on the surface of MZO nanoparticles and the Mg doping concentration. The sample of 2 wt% graphene hybridized 5 at% Mg-doped ZnO show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which remained goo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fter nine cycling runs.  相似文献   
63.
采用两步电化学沉积法在Cu衬底上沉积得到ZnO纳米结构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先在Cu衬底上沉积一层Zn致密膜,更有利于在其表面上得到附着力强、形貌较好的ZnO纳米结构膜。系统考察了沉积温度和沉积时间等工艺参数对ZnO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温度和沉积时间对晶体结构和形貌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工艺进行适宜控制可以得到结晶性良好的六方纤锌矿型ZnO纳米结构膜。以罗丹明B为目标有机污染物,分析了ZnO膜的光催化性能,表明所制备的ZnO膜可以作为光催化剂,其光催化效率可达到72.4%。  相似文献   
64.
本文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ZnO压敏陶瓷材料烧结缺陷的特点及其对压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表面所形成的微空洞主要由ZnO的分解挥发产生,晶界的微空洞则主要是由富集于晶界处的Bi2O3分解挥发产生.并对这两类烧结缺陷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5.
用EXAFS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O/Al2O3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较温和的还原气氛和还原温度有利于制备高分散的Cu催化剂,在还原前较小的焙烧温度有利于制备较小颗粒的ZnO粒子,此研究表明Cu0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66.
梅红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1):5029-5033,5038
针对现有声表面波理论模型难以分析多层结构声表面波传感器器件的缺点,利用周期性介质的矩阵本征算子模型,成功对ZnO/IDT/SiO2多层结构中IDT电极的机械特性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建模。基于此模型,仿真和分析了此结构装置的波传播速度、机械耦合系数等参数与波导层厚度以及电极厚度的关系。并将仿真结果得到的装置传输频率响应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7.
郭书霞  李继武  李忠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564-8568,8613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CeOx与ZnO纳米复合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表面光电压谱研究了这些粉体的表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CeOx主要包覆在ZnO复合粉体颗粒的表面,颗粒表面Ce3+、Ce4+共存,存在结晶较好的CeO2相。600℃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粉体表面有明显的丝状物,表面积增大,表面的丝状物可能是CeO2。表面光电压谱分析表明粉体整体上属于N型。  相似文献   
68.
刘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247-4249
通过溶胶-凝胶法,运用提拉技术在普通玻璃衬底上镀制出掺Mg2+的ZnO薄膜。通过测前驱物的热重-差热(TG-DTA)分析了前驱物的失水和分解的温度分别为100℃和280℃。采用显微照片和粗糙度照片可以看到薄膜质地均匀、致密。通过紫外-可见透射光谱(UV-VIS)可以看出掺镁ZnO薄膜的透过率在80%左右,具有较高的透过率。  相似文献   
69.
以尿素为沉淀剂, 采用均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层状Cu/Zn/Al 水滑石化合物. 将前驱体材料经焙烧、还原后得到Cu/ZnO/Al2O3 催化剂, 并将其用于CO2 加氢合成甲醇反应. 采用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热重(thermogravimetric, TG)分析、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荧光(X-ray fluorescence, XRF)分析、N2吸附、H2 程序升温还原(H2-temperature program reduction, H2-TPR)、氧化亚氮(N2O)反应吸附、CO2程序升温脱附(CO2 temperature program desorption, CO2-TPD)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相对于传统共沉淀法, 以尿素作为沉淀剂, 通过均相沉淀法所制备的前驱体的结晶度更高、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金属Cu 的分散度更好. 另外, 采用回流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活性评估结果表明, O2转化率随金属Cu 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 而甲醇选择性则与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分布有关. 因此, 采用尿素回流处理均相沉淀法制备的Cu/ZnO/Al2O3催化剂的甲醇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70.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直接生长出了具有绒面结构的H化Ga掺杂ZnO(HGZO)薄膜。研究了H2流量对薄膜结构、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溅射过程中引入H2明显改善HGZO薄膜电学性能,并且能够直接获得具有绒面结构的薄膜。在H2流量为2.0sccm时,所制备的HGZO薄膜具有特征尺寸约200nm的类金字塔状表面形貌,同时薄膜方阻为4.8Ω,电阻率达到8.77×10-4Ω.cm。H2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薄膜短波区域的光学透过,生长获得的HGZO薄膜可见光区域平均透过率优于85%,近红外区域波长到1 100nm时仍可达80%。为了进一步提高薄膜光散射能力和光学透过率,根据不同H2流量下HGZO薄膜性能的优点,提出了梯度H2技术生长HGZO薄膜;采用梯度H2工艺生长获得的HGZO薄膜长波区域透过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薄膜具有弹坑状表面形貌,并且其光散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