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2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9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SO2-4/TiO2-WO3催化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SO2-4/TiO2-WO3为催化剂,对以苯甲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O2-4/TiO2-WO3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为:苯甲醛与1,2-丙二醇物质的量比为1∶1.25,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0.50min,上述条件下,苯甲醛1,2-丙醇缩醛的产率为81.7%.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钴离子和钴、镍离子共掺杂的复合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以及掺杂粒子不同时,对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的掺杂量在0.2%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佳,而钴镍共掺杂的掺杂量在0.4%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且钴掺杂的催化活性比钴镍掺杂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3.
以H2SO4,HCl和一水合柠檬酸作酸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HR-TEM,Uv-Vis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降解物,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酸对TiO2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以H2SO4做催化剂时,TiO2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在7~12nm之间,全为锐钛矿相;以HCl作催化剂时,TiO2的粒径约为20nm,全为锐钛矿相;而以一水合柠檬酸作催化剂时,TiO2的粒径较大,约为30nm,且团聚严重,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混合相。以H2SO4作催化剂制备的TiO2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水预处理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制备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抗水稳定性,借助XRD、NH_3-TPD、FT-IR、TG和BET等表征技术分析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在500℃以下时,所制得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具有相近的优异酯化性能;当焙烧温度提升至600℃以上时,SO_4~(2-)/TiO_2的孔结构坍塌,SO_4~(2-)含量下降,酯化性能显著下降。经过水预处理后,所有固体超强酸酯化活性降低,主要与其SO_4~(2-)脱落和酸量明显减小有关。相比之下,400℃制备的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硫酸法TiO2生产中常见杂质离子及煅烧添加剂对化纤钛白白度、光色互变性及分散性等的影响,考察了工业生产中关键单元操作对提高化钎钛白应用性能的作用。同时给出了能提高化纤钛白应用性能的煅烧添加剂配比。  相似文献   
106.
TiO2凝胶形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凝胶,并通过测量体系吸光度研究体系中各组分配比等因素对凝胶反应的影响规律,并由此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得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及表观活化能。通过对反应动力学规律的分析提出了TiO2凝胶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并验证所得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7.
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浸渍法制得的SO2-4/TiO2和SO2-4/Zr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NH3的TG技术对其酸性进行了研究,并同丁烯与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和苯甲酰氯与甲苯的酰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关联.结果表明,催化活性与酸性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纳米金粒子沉积在TiO2表面制得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的Au/TiO2,是目前提高TiO2光催化剂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和量子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氯金酸(HAuCl4·3H2O)和P25型纳米TiO2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探讨了温度对化学还原制备金溶胶的SPR的影响; 并以紫外漫反射进行表征.比较了化学还原热沉积法、化学还原光沉积法和光还原沉积法制得Au/TiO2的SPR差异,结果表明,光还原沉积法是一种高效、经济且环境友好型制备较强SPR的Au/TiO2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Nb2O5掺杂及TiO2压敏陶瓷埋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微结构分析、I-V特性及复阻抗频谱的测量,比较了埋烧和传统的裸烧工艺对于Nb^5 掺杂的TiO2压敏陶瓷材料的压敏电压和非线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掩埋法烧结可以降低该类陶瓷材料的压敏电压和非线性系数;考察了Nb2O5掺杂的作用,表明Nb^5 固溶于TiO2中取代Ti^4 使晶粒半导化.Nb2O5掺杂量对TiO2压敏陶瓷的I-V特性和微观结构都会有影响作用,适量Nb^5 的掺杂有助于晶粒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0.
热处理下光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和变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稳定的WO3和TiO2溶胶,溶胶颗粒分散不团聚,颗粒尺寸集中,并采用提拉法和旋涂法成膜,组装成光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光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变化.结果表明,l000W碘钨灯光照10min后,器件的透过率由变色前的70%下降到变色后的20%左右,达到了对可见光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