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3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219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102.
翻译风险是指因翻译行为未能达到预期结果,而给译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本地化科技翻译具有文字处理量大,语种版本多、时效性强、服务环节多、涉及利益相关方多的特点,因而其风险产生的概率也更大。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主要包括质量风险、时间风险、成本风险。本地化企业应在对风险成因和风险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防范和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后殖民翻译研究也开始呈现新的变化。差异性和融合性,是异质文化之间在全球化环境下共存必然出现的状态。而后殖民翻译研究在这两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到斯皮瓦克的杂糅理论,可以看到这两种趋势都各自不断延伸发展。  相似文献   
104.
传统的翻译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教育界所质疑,翻译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属于外语语言知识而非独立的技能范畴。而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由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翻译。这种教学模式也符合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改革趋势,充分体现了高职翻译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剖析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功能定位,通过对法律翻译标准的综述,提出功能是连接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键因素,法律文本的功能实现与否亦应成为法律翻译质量的评估标准。为了充分保证法律翻译的质量,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质量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6.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广告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大众的生活,其用词简洁、明快却含义隽永,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特别是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常常产生余音绕粱的感觉。如何把这种感觉翻译成汉语并保持个中滋味,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越来越受到译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探讨了英语广告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7.
《长恨歌》在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中最早被译为英文,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一再被重译,版本多达十几种,是大多数唐诗英译集的必选篇目,被入选的次数已不可尽数。在译介的同时,英美汉学界也不乏一些与《长恨歌》主题、题材和诗歌艺术等方面的相关论述。本文拟就该诗在英美的翻译和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8.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最主要观点是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的概念。详细阐释了纽马克的翻译类型模式,并将其模式运用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9.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人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人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10.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还要做出创造性的叛逆。文章针对翻译界存在的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错误认识,以及把"创造性叛逆"与"翻译标准"对立起来的现象,通过分析两个术语的概念与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翻译现象,说明了创造性叛逆是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翻译策略,并且进一步论证了创造性叛逆和翻译标准在翻译过程中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