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53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调研了厦门市火烧屿、漳浦县古雷镇杏子村和泉州市肖厝村洋屿等近岸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质因子、养殖管理以及细菌性疾病,并从患病大黄鱼的体表、鳃、肠以及血液中分离细菌.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鉴定及回归感染结果表明诱发1998年春夏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病害的主要病原是溶藻弧菌.在5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病原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等1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2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42.
以大黄鱼为材料,探索及优化了影响荧光标记AFLP(fAFLP)分析体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内切酶EcoRⅠ与MseⅠ各0.35 U,双酶切350 ng大黄鱼基因组DNA,依次反应4 h可得最佳效果;T4DNA连接酶2.5 U,16℃过夜连接3μL酶切产物与接头时效果最佳;以1μL连接产物作底物,EcoRⅠ与MseⅠ预扩引物分别为0.3μmol/L与1.5μmol/L时预扩效果最佳;预扩产物稀释超过10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时致使某些样品的电泳条带缺失.使用该体系分析了一个野生大黄鱼群体的AFLP片段的多态水平,结果证明该方法简便有效,可用于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相似文献   
43.
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试验与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试验,并对杂交F1初孵仔鱼进行了AFLP分析.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能够正常受精,杂交受精率为93.54%,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孵化率为86.23%,但仔鱼在开口后一周内全部死亡.利用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对亲本和杂交后代(家系)初孵仔鱼进行AFLP分析,共得到456个条带,其中母本特异条带(Female Special Band,FSB)178条、父本特异条带(Male Special Band,MSB)187条、双亲共有条带(Mutual Band,MuB)91条.且其中84条(47.2%)FSB、89条(47.6%)MSB和75条(82.4%)MuB为全部杂交仔鱼共有,其余94条(52.8%)FSB、98条(52.4%)MSB和16条(17.6%)MuB在杂交后代中发生了分离.分离的FSB和MSB中分别有33.0%和28.6%表现为偏分离.AFLP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的初孵仔鱼含有双亲的条带,是真正的杂交种,是构建大黄鱼与黄姑鱼遗传图谱以及研究杂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隔离机制的适合材料.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深海抗风浪网箱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数量性状差异数量,结果表明:头长/体长、尾柄高/尾柄长、体高/体长两者之比值差异都极为显著.而鳃耙数、背鳍鳍条数t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由此反映了深海抗风浪网箱养出来的大黄鱼头大、尾柄细、体形较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瘦长.  相似文献   
45.
饥饿和摄食状态下大黄鱼幼鱼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1℃的室温下,测定了在不同摄食水平(1.2%,2.5%m/m)下大黄鱼幼鱼SDA的三个主要参数:SDA总耗能分别为263.4 J/g和467.7 J/g;SDA持续时间分别为8 h和14 h;峰值分别为2.85 mgO2/g.h和3.23 mgO2/g.h.得到了在饱食状态下的能量收支方程:100C=64.5R+20.7G+10.6F+4.2U.饥饿状态下大黄鱼幼鱼排泄能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代谢能与温度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同时对饱食状态和饥饿状态下的能量收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6.
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温度休克方法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三倍体诱导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采用体克和热休克方法均可诱导出三倍体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以及处理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2)4℃冷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min,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有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3)37℃热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5min,处理持续时间为5min也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47.
大黄鱼弧菌病的荧光抗体快速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0.05%福尔马林灭活大黄鱼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制成菌苗,再用该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进而建立起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在福建省连江县厦宫乡大黄鱼养殖渔排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在患病大黄鱼肝脏中均能检测到副溶血弧菌,10尾外观正常的大黄鱼中,有4尾检出副溶血弧菌,而在养殖海水中没有检出副溶血弧菌,以上结果表明,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发病的大黄鱼,而且也能用于检测带菌尚未发病的大黄鱼。  相似文献   
48.
口服免疫添加剂对养殖大黄鱼免疫机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福建省连江县厦宫新辉村的养殖大黄鱼病害进行免疫防治试验,通过定期口服免疫添加剂后,检测大黄鱼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抗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测定大黄鱼体长和体重,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在服用免疫添加剂后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平均值提高了26%,抗菌活力增加了18%,酚氧化酶活力提高幅度高达46%,与此同时,实验组大黄鱼的生长速度也比对照组要快,其中实验组平均体长比对照组高3.8%,平均体重增加13.5%。  相似文献   
49.
大黄鱼配合饲料饲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用生铒(R)、Oregon温饲料(OMP)和单一湿饲料(SMP)进行室内和海区饲养大黄鱼试验,结果表明:用配合饲料加水或加鱼浆制成的湿颗粒可以替代生铒饲养大黄鱼。  相似文献   
50.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等7个不同群体的样品进行了20项形态性状的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7个大黄鱼不同群体间的计数性状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而量度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雌核发育系的体型与野生大黄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