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出了机械类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应以制造工艺为主线,改革内容应按照其认知规律进行组织和整合的思路,并总结了实施的初步成效及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52.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53.
本文针对同副杆开式链节形成过程中的重复性,提出用一组号码数字描述链节,以便判定其同构性,为判定链节的独立性提供了方便。文中还介绍了由开式链节形成闭式链节的方法。最后以10杆运动链(n_2=4,n_3=6)的综合过程说明开、闭式链节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一种基于规则的ITO (透明导电薄膜 )电极图案的自动检测系统 ,检测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图像标记 ,第二阶段根据特定的知识和规则对图像进行学习检测 .并着重讨论了系统的软件组成及实现原理  相似文献   
55.
"人文奥运"与天坛文化建设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奥运会将在古城北京举行,“人文奥运”是这次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天坛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保护、保护天坛文化内涵,展现北京人文奥运的独特魅力,天坛承担着重要作用。从天坛文化内涵概要、游客对天坛文化需求及理解、天坛面临的任务及努力方向等几方面阐释利用天坛文化资源展现北京人文奥运内涵,将对推动天坛文化研究,将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给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6.
采用单、双向传送及环指码技术和方法,结合有限状态机和背包公钥构造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一次一密型PDX公钥体制。  相似文献   
57.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城内最古老的寺庙。该寺建筑规模宏大、壮观,是历朝帝王亲自临幸斋僧建道的主要寺庙,因此在历史长河中法源寺的命运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法源寺不仅文物荟萃,而且花木繁多名贵,历代名家多咏诗赞叹。解放后党和国家倍加关怀,多次修茸,已经对外开放,是人们游览之地,也是研究中国佛学的学府。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根据小型电渗析器的试验运行数据,设计生产大型电渗析器的淡水产量、脱盐率以及所需的膜对数和段数计算方法,并介绍了工程设计使用实例.  相似文献   
59.
文山壮族依托于山神庙这一原生态民间文化土壤,将“二月二”、“六月六”、“娅歪”等传统节日献祭活动和“竹简签卦”民间文化事象世世代代地相沿成习、留存下来。通过对广南县者太乡平贵村壮族山神庙献祭活动和“竹筒签卦”民间文化事象的调查研究,可探析其所内含着的潜隐性文化内涵以及所凸显出的功能性社会元素。  相似文献   
60.
田耀农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34-136
汉以后,雅乐多次失传,以至人们认为它只是一个假古董。韶关学院音乐系江帆、艾春华教授的专《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阐述了一种活的雅乐——中国孔庙雅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