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诸如边贸互市规模小、新农村建设推进困难、经济落后、教育落后等等。改变这种面貌,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文山壮族依托于山神庙这一原生态民间文化土壤,将“二月二”、“六月六”、“娅歪”等传统节日献祭活动和“竹简签卦”民间文化事象世世代代地相沿成习、留存下来。通过对广南县者太乡平贵村壮族山神庙献祭活动和“竹筒签卦”民间文化事象的调查研究,可探析其所内含着的潜隐性文化内涵以及所凸显出的功能性社会元素。  相似文献   
3.
文山地区应对三七技艺文化和三七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开发、利用,借以凸显三七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和比较资源优势。同时,应将三七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提纯三七文化元素,将其包装、打造成为文山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名片”,使其能在文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村寨丫口村的很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转型,但仍然有很多制约着该地进一步实现现代化的值得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民间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其重要的社会元素。挖掘民间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着的人文价值理性等精品文化元素,是文山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为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花腰彝民间文化传承过程中蕴涵着诸多外显性、潜隐性文化特性,这不但体现了其民间文化传承结构系统所蕴涵着的社会功能,而且还是花腰彝民间传统文化能在代际间相沿成习下来的最为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方性师范院校,应立足师范教育,拓宽非师范教育的办学思路、模式及其办学理念,找寻、拓展培育学生个体科研兴趣的载体,以此孕育、培植学生个体的科学创新意识及其科研思想理念,并最终归结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及其资源的培养和储备。  相似文献   
8.
文山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一个由壮锦、刺绣、雕刻、社会规范等组合而成的内在结构系统。通过探寻文山壮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整体结构系统,不但可对民间传统文化产生变异的根源作一粗浅探析,而且可对民间文化世代传递、延续下来的内在动因作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进程中,丫口村壮族的部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了下来,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而部分传统文化因失去了其生存环境正在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0.
文化符号并非单纯地仅仅只是一个民族的外显性文化表征,透过这些外显性个案文化符号,即可窥视出其中所涵盖着的诸多潜隐性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