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
一株高产灵菌红素粘质沙雷氏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选自然生境中的产色素菌株,从淡水鱼体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红色色素的Sm-128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Sm-128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及薄层色谱分析,证实Sm-128菌株所产色素为灵菌红素,粗品产量达475 mg/L.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酸碱热处理对牛乳酪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抑制活性、游离氨基、色泽及其毒理特性的影响。在pn9.0-12.0的热处理条件下,牛乳酪蛋白源ACE抑制肽的抑制活性降低,色泽加深。热处理后的ACE抑制肽对Caco-2细胞和ECV-304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以ACE抑制活性、游离氨基、色差值和细胞存活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酸碱热处理对ACE抑制肽的稳定性和毒理特性影响。高温和碱性热处理能破坏酪蛋白源ACE抑制肽的稳定性(见图1~3)。  相似文献   
13.
以甲醇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长势优良的嗜甲基营养菌NH8,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命名为Serratia marcescens NH8.通过下载数据库中pqq基因簇序列进行多重比对,设计PCR扩增引物,从Serratia marcescens NH8中成功克隆出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合成相关的pqq基因簇片段.该基因簇序列全长5 535 bp,由6个开放阅读框pqqA,pqqB,pqqC,pqqD,pqqE和pqqF组成,并且与Serratia marcescens WW4的pqq基因簇序列同源性为99%.同时,对pqq基因簇中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分析,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qqB,pqqC,pqqD,pqqE和pqqF基因构成细菌操纵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virus,PxGV)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酚氧化酶(PO)和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体病毒感染后,虫体内PO活力与对照组相比相对升高.对照组虫体内PO活力一直随日龄增大而下降;感染组虫体内前3 d PO活力也随日龄增大而下降,第5天降至最低点,第6天后又反弹升高.PxGV感染对虫体3种保护酶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对照组和感染组虫体中均随日龄增大而升高;同时,感染组虫体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之下,PxGV感染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分离到一株产芽孢的菌株HS-1E,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荚膜,有运动性,有微弱固氮能力.能在无氮培养基中缓慢生长.在LB、肉汁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有光泽的红色圆形.对该菌株HS-1E的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序并进行DNA同源性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此树状图中,它与Serratia属的关系最近,与粘质沙雷氏菌的同源性为99.0%.其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也与Serratia属相符.但由于产芽孢的Serratia属以前从未报道过,故HS-1E为Serratia属的1个新种.  相似文献   
16.
将气味沙雷氏菌(Serratia odorifera)核糖体与该核糖体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反应(Western blot),发现分子质量为16 ku 的蛋白质与抗血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用制备电泳从核糖体中分离得到16 ku 组分,发现其特异性免疫活性依然存在,同时对荷S180 实体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荷瘤小鼠的巨噬细胞和T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有激活作用,并能刺激体内NK 细胞,使之产生NK 活性,且作用时间较菌苗更持久.研究结果表明,16ku 组分能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是气味沙雷氏菌中抗肿瘤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用SDS-PAGE对经超声波处理的气味沙雷氏菌全菌体进行分离,切胶分别洗脱,经丙酮沉淀、脱盐处理后得到九个蛋白组分,将九个组分分别用L929,QGY肿瘤细胞为靶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MTT),经初步鉴定从此且分具有抗癌细胞活性,组分F6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28000-33000,其抑制50%细胞生长的蛋白浓度(IC50);对L929细胞为0.046mg/ml对QGY细胞为0.01250mg/ml,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采用源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菌株AB 90027的酶催化H2O2降解对苯二酚,研究了时间、温度、pH值及摇床转速等条件对产酶的影响,探讨了酶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时间30 h、温度28℃初始pH10.0及摇床转速150 r/min。并且发现催化H2O2降解对苯二酚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属于胞外酶。对HPLC和UV-VIS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对苯二酚的苯环被降解开环。  相似文献   
19.
利用MTT法测定15种吡唑啉类似物对RP-HzVNC-AW1(AW1)细胞的毒力,采用浸渍法测定这些化合物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3龄幼虫的触杀作用,并对其关联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种吡唑啉类似物均对AW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东亚飞蝗都有触杀作用.结果显示,两类化合物中,1-苯基-3-(2-呋喃基)-5-取代吡唑啉类化合物(Ⅱ类)细胞毒力测定与活体生物活性关联性要好于1-乙酰基-3-(2-呋喃基)-5-取代吡唑啉类化合物(Ⅰ类),其中的Ⅱ5、Ⅱ8、Ⅱ9三种化合物对细胞的抑制率与对东亚飞蝗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50%,抑制率分别为76.82%、75.41%和65.87%,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3.84%、52.91%和53.55%,细胞毒力与活体检测关联性很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的细胞胞毒性,分析了甲醇、乙醇、丙醇和丁醇诱导细胞表达HSP68的浓度与其细胞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