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5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铜(Ⅱ)与邻二氮菲(Phen)形成络阳离子 Cu(Phen)_3~(2+)的性质,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浮选剂,对铜(Ⅱ)的浮选富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该法应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铜(Ⅱ)的测定,可测定μg/L 级的铜(Ⅱ)。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显示多晶铜晶粒位向的化学干涉膜法,确定了一种较为理想的侵蚀剂和侵蚀工艺,并对具体颜色所对应的位向,由{111}痕迹法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癌组织中的锌、镉、铅和铜的方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和重现性均能满足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要求,而且方法简便快捷,还可实现现场自动化监测。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芘丁酸与Cu(II)离子作用的荧光光谱,发现在pH=7.6的弱碱性溶液中痕量Cu(II)离子对芘丁酸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相对荧光强度与Cu(II)离子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5×10-6~4.8×10-4 mol/L,检测限1.1×10-6 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Cu(II)离子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5.
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配体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草酸二酰胺,简写(H4L),并合成了它的Cu(Ⅱ)、Ni(Ⅱ)两种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等表征,结果表明H4L与Cu(Ⅱ)、Ni(Ⅱ)分别形成1:2和1:1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86.
紫铜等径长支管三通管复合胀形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以聚氨脂橡胶为胀形介质,采用复合胀形工艺,将无缝管一次成形为三通管成品的加工工艺,包括模具结构设计、胀形变形力学特征和胀形成形机理分析及胀形力的计算,研究表明,这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对《用“交叉法”进行晶体析出计算》一文的研讨,阐明这类计算题目的必要条件及其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88.
使>C=O与NH_2NH-在一定条件下缩合,合成S-苯甲基-β-N-(2-羟基萘甲叉)-二硫代肼基甲酸酯,得到的产品用红外、元素分析、质谱确定,并以其为配体合成了铜(Ⅱ)镍(Ⅱ)的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电导、紫外或可见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初步提出了配合物的结构,并测定了它们的形成常数。  相似文献   
89.
Cu2+的光催化还原及其协同去除活性蓝染料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光催化还原Cu2 的影响因素,得出Cu2 的光催化还原反应适宜条件为:TiO2的投加量为10 mg/L,Cu2 的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6。实验表明Cu2 对光催化去除活性蓝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Cu2 浓度越高,协同作用越显著;加入的Cu2 浓度为63.5 mg/L时,活性蓝的光催化去除速率常数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90.
铜合金实体轴承保持架结构优化及等温挤压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挤压成形的工艺特点 ,对圆柱滚子轴承铜合金实体保持架进行了结构优化 ,并进行了等温挤压成形工艺试验研究 ,制出了合格的样品。结果表明 :新工艺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制出了高质量的产品 ,而且还节约原材料 6 1.6 % ,节省工时 7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