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6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2个没食子酸鞣质类化合物,分别为1-O-galloyl-β-D-glucose(1)和1,2,3,4,6-Trigalloyl-β-D-glucose(2),以及一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3)。化合物1~3均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也是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鞣质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利用类黄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l3+发生反应形成有色配合物.探索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类黄酮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对草珊瑚饮料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以总黄酮的含量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并结合正交实验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进行优化.结果 草珊瑚饮料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优检测条件为:以70%乙醇为溶剂,加5% NaNO2溶液1 mL、10% Al(NO3)3溶液1 mL以及4% NaOH溶液10 mL,静置15 min,测得草珊瑚饮料总黄酮含量的相对误差为0.044%;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在总黄酮含量为0.5~4.0 mg/mL范围内,其回收率为98.6%~101%,表明此方法可靠.结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草珊瑚饮料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之特点,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探讨半仿生法及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杜仲黄酮的实验条件.半仿生法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半仿生法提取在超声波协同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单因素考察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仿生法在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60 ℃,料液比1∶20(g∶mL)时,黄酮提取率高达325.0 mg/g;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时间50 min,温度65 ℃,料液比1∶40(g∶mL),黄酮提取率为264.4 mg/g.  相似文献   
124.
蒲公英中获得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为新颖抗菌 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奠定基础。通过滤纸片法筛选获得抗菌活性目标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 物学方法鉴定真菌的种属,并采用质谱-分子网络技术预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从 21株形态各异的蒲公英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了1株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2-7,粗提物对4种金黄色 葡萄球菌在10 μg/片浓度下抑菌圈为10.82~17.58 mm,其种属鉴定为Alternaria sp.,该真菌可代谢 产生黄酮、甾体、生物碱、脂肪酸、丁内酯、萜类等化合物,其中黄酮分子簇中的部分母离子可能为 潜在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5.
不同生育时期野生荞麦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测定苦荞野生近缘种、金荞麦、细柄野荞麦、齿翅野荞麦、甜荞野生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种野生荞麦叶片从苗期至盛花期,黄酮含量表现为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盛花期至成熟期黄酮含量呈现逐渐递减的低—高—低变化规律;从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到成熟期茎的黄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略显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各种野生荞麦峰值出现的时期不一致;苦荞野生近缘种花和种子中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11 g/100 g和2.41 g/100 g.  相似文献   
126.
微波法水提取沙棘叶中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为介质,对沙棘叶进行微波处理提取黄酮,其提取效果与常规水浸提法比较表明,微波提取效率大大提高.微波水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60W,提取时间3min,沙棘叶粉与水的质量比为1:30,提取率为1.21%.  相似文献   
127.
给予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沙樱桃黄酮,用克隆形成法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测定对细胞分裂增殖和细胞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樱桃黄酮(O.1,0.5,5mg·L^-1)组和5-Fu组克隆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抑制率分别为27.60%44.50%、66.60%和40.80%;细胞内Ca^2+离子水平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K件和P件离子浓度则降低.  相似文献   
128.
采用理论计算化学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方法,对玉米须相关的几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子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几何结构、自由基稳定性、前线轨道能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在分子层面上探讨了玉米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机理,预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9.
7-羟基黄酮和对硝基苯胺重氮盐在碱性每件下偶合,偶氮基引入黄酮分子的8住,生成7-羟基-8-(对硝基苯基偶氮基)黄酮.该偶氮化合物经保险粉还原后得到8-氨基-7-羟基黄酮.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表征了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0.
柿叶黄酮的降血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lester,L-NAME)复制高血压大鼠模型研究柿叶黄酮对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柿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0mg·kg^-1·d^-1,40mg·kg^-1·d^-1,80mg·kg^-1·d^-1)、卡托普利组(10mg·kg^-1·d^-1)。每周测大鼠尾动脉压,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Ang)Ⅱ的含量。结果显示,柿叶黄酮能明显降低L—NAME诱导的高血压大鼠的血压(P〈0.05),并在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N0含量上升[(77.15±15.14)μmol·L^-1vs(30.77±10.62)μmol·L^-1,P〈0.01],血浆ET含量降低[(56.21±9.23)pg·ml^-1vs(87.28±11.75)pg·ml^-1,P〈0.01],血浆AngⅡ含量降低[(503.4±33.40)pg·ml^-1vs(666.62±33.45)pg·ml^-1,P〈0.01]。柿叶黄酮可能是通过增加内源性舒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和减少内源性收缩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来调节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发挥其抗高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