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6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靛蓝与异构体靛玉红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靛蓝与靛玉红是青黛的主要成分,也是同分异构体,但是它们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却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作者选用B3LYP的方法,基组为6-31G,优化了这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几何构型,得到了两者之间的异构化能,进行了集居数分析、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成键轨道分析及振动光谱分析。通过计算得知,靛蓝分子与靛玉红分子的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两个分子都是由碳骨架及环上的氮原子参与的大的丌共轭体系构成,环上存在很强的离域。分子内存在较强的氢键,氢键与环上的碳碳键形成六元或七元环,使分子的各原子保持与吲哚环在同一平面并使分子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3.
对HPLC法测定饮料中胭脂红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评估,以给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原理与方法,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分析,计算不确定度各分量,合成不确定度。结果:饮料中胭脂红含量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01470(扩展因子k=2)。结论:从不确定度各分量计算结果可见,影响HPLC法测定饮料中胭脂红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因素是标准溶液的纯度。  相似文献   
24.
25.
对菘蓝色氨酸合成酶基因IiTSA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菘蓝IiTSA基因全长2 111bp,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cDNA全长1 035bp,编码311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定位在叶绿体基质中,是一种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的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不规则卷曲组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菘蓝IiTSA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多种植物的TSA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6.
用BP人工神经网络解析了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的吸收光谱,提出同时测定这三种色素的计算分析方法;并对饮料中的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进行了同时测定.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回收率分别为99.61%、103.45%和98.50%;使用了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提出了目标向量的简单变换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法与偏最小二乘法一样能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7.
胭脂红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了从胭脂虫中提取胭脂红酸的工艺,探讨了浸提液pH、浓度、浸提次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原料颗粒度、料液比等对胭脂红酸得率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法对胭脂红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液质量分数2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 h、破碎粒度0.4 mm、料液比1∶5。此外,对胭脂红酸的热、光稳定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胭脂红酸在遮光和室内散射光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在白炽灯下不稳定,在阳光下极不稳定;在90℃以下胭脂红酸溶液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冷饮中靛蓝含量的方法,样品中的靛蓝经三氯甲烷超声波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甲醇-异丙醇(1+1)溶解和定容,注入高效液色谱仪检测分析。在所采用的色谱条件下,靛蓝在1~30μg/ml间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可达0.9999,重现性的标准偏差为2.35%(n=6),精密度为0.23%,检出限为0.3mg/kg,加标回收率在84%~109%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9.
利用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合成原理,提出了即时合成LDH处理色素废水的新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文章探讨了初始质量浓度、pH值、Mg与Al摩尔比及温度对色素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最佳pH值为9.0,反应时间为2 h,Mg与Al摩尔比为3∶1,初始质量浓度在600 mg/L以下时,胭脂红的去除率可达到99%,效果显著。XRD、FT-IR、SEM对共沉淀产物的结构分析证实,即时合成的产物为LDH,Ponceau-4R插入LDH层间。  相似文献   
30.
近年,中毒事件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导致“大头娃娃”的毒奶粉阴影还未消散,含苏丹红、胭脂红、日落黄的有毒食品和“红心鸭蛋”又“粉‘红’登场”,而2008年9月又惊现含三聚氰胺的毒奶品……那么,中毒有哪些类型,为什么会中毒,又如何预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