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组织比量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10年生的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组织比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和管胞比量差异极显著。日本落叶松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规律为:管胞比量由髓心向外,前期变化曲线呈“梯形”,后期变化曲线呈“V”型;木射线比量由髓心向外,开始迅速下降,到第2年轮后缓慢波动下降或上升;树脂道比量由髓心向外,开始缓慢下降,然后迅速上升达最大值后又迅速下降。木射线比量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双曲线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均在0.7以上;树脂道比量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指数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为0.609;管胞比量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三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为0.845。日本落叶松的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管胞比量与树高、形率、冠幅、皮厚、主枝粗、枝干比、主枝夹角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木射线比量与主枝长显著负相关;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与管胞比量之间的相关显著。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和管胞比量都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无性系重复力分别是:0.571、0.453和0.607。按照20%的选择率,日本落叶松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的遗传增益为16.70%和207.72%。  相似文献   
142.
晋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胸径(D)、树高(H)、冠幅(C)和冠长(L)四个测树指标之间,测树指标与干、枝、叶生物量之间以及营养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应用测树指标对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回归,建立了华北落叶松相对生长方程,根据相关系数r,选择最优模型,干为Wt=705.35D1.8105,地上部分为Wo=224.49(D2H)0.9489;枝为Wb=-0.31H2+7.1577H-32.378;叶为W1=-3.4601C2+18.531C-22.163;(3)晋西地区华北落叶松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41.9299t/na和1.6768t/na/y;(4)干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下部,而枝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中部。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在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内设置临时标准地,获取了坡向、坡度、海拔、pH值、土层厚度、坡位和平均树高等因子.首先应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了4个影响显著的生境因子坡向、坡度、海拔和土层厚度;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显著影响因子的权重,海拔的权重为0.061 6,土层厚度的权重为0.1737,坡度的权重为0.2910,坡向的权重为0.4737;对不同的因子,按其与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关系分为不同的水平,按层次分析法排序后的结论为:阴坡排第一位,I级到nl级坡度(5~25.)的平缓斜坡排第二位,半阴坡排第三位,海拔1520~1600m排第16位即最后一位.  相似文献   
144.
华北落叶松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对华北落叶松根系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及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对邻苯二酚(二元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三元酚)都能氧化,但对前者亲和力较强;pH7.0时酶活性最强;Cu2+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EDTA,H3BO3及半胱氨酸可抑制该酶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根系多酚氧化酶分出7条同工酶带。  相似文献   
145.
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50株日本落叶松优势水平均树高--年龄资料,根据树高生长过程特性,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的基础上,选择Richards生长方程H=a(1-e^-bA)^c作为日本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通过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分析,确定基准年龄为20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m,在10-22m范围内划分7个指数级;用比例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应性强,能客观地评价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6.
长白山西坡生态旅游开发及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白山西坡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极高品位和价值,但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对保护区带来冲击和影响。在分析旅游开发对保护区区域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长白山西坡生态旅游开发的保护规划建议,旨在为其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在落叶松、沙棘育苗地施用生物有机肥料,以改善其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落叶松、沙棘育苗成活率,加快落叶松、沙棘苗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提高红松育苗地的微生物数量,改善pH值、有机质及速效N,P,K等微生态指标,促进落叶松苗和沙棘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8.
落叶松种子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产地为阿尔山和根河的兴安落叶松L1和L2、华北落叶松L3和长白落叶松L4种子中的4种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4个样品的POD、EST、SOD和AMY同工酶均为多态;同工酶带数目多少为EST>POD>SOD>AMY;同工酶带数目排列是L2>L4>L1>L3。在进化程度上,华北落叶松较为原始,长白落叶松居中,产于根河的兴安落叶松为较进化类型。聚类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亲缘关系较近,与兴安落叶松较远;华北落叶松与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亲缘关系均较近。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林下光环境异质性是造成林下幼树生长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幼树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长差异,可为林下人工更新提供指导。【方法】以华北落叶松林下人工更新的10年生白扦幼树为研究对象,调查幼树的地径、树高,并利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光照指标,在分析幼树生长势及相应林下光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研究不同光照指数类型对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白扦幼树的地径、树高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中小径阶的幼树较多,占70%以上,主要受较差的林下光环境影响。不同类型的林下光照指数[散射光指数(ISF,IISF)、直射光指数(DSF,IDSF)、总光照指数(GSF,IGSF)]对幼树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林下散射光对幼树生长的影响比直射光与总光照略强;林下光照指数大小对幼树的地径与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幼树地径的影响较强。当IISF<0.4、IDSF<0.5、IGSF<0.5时,各组幼树地径、树高差异不显著(P>0.05);当各光照指数高于相应的临界值时,各组幼树生长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光照指数与幼树生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林下光照指数类型对白扦幼树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光照指数大小对幼树生长的影响存在临界值,超过临界值时,幼树生长与光照指数大小呈显著线性关系。在华北落叶松林下进行白扦人工更新时,应选择或使其光照指数大于0.5的地点。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