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0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9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72.
ITO纳米粉制备及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InCl3·4H2O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ITO纳米粉,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辅助TG-DSC、FT-IR、XRD、SEM、EDS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和表面修饰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制ITO纳米粉具有立方晶系结构、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与基体相容、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  相似文献   
73.
利用高温熔体回转振动黏度仪测定了Al1-xMgx(0≤x≤0.10)(质量分数)合金熔体在973~1173 K温度范围内的黏度. 在该温度区间内, Al1-xMgx(0≤x≤0.10)合金熔体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 Arrhenius公式. 在研究的合金体系内, 熔体黏度随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合金熔体的黏度与其玻璃形成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综述锡基合金及其复合物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概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历程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了各种锡基合金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及其主要制备方法,分析了各类锡基合金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纳米合金复合物与三维纳米多孔集流体的组合是当前合金负极实际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5.
利用二苯基氧化锡与2,6-吡啶二羧酸反应,合成了新的二有机锡杂环二羧酸酯[Ph2Sn(2,6-pdc)(H2O)]。(pdc=吡啶二羧酸),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袁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通过配位水分子和羰基氧原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6.
应用阴极析氢气泡模板法在酸性硫酸亚锡溶液中电沉积制备三维多孔锡薄膜,并研究了电流密度、锡离子浓度、沉积时间以及添加剂苯甲醛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等对薄膜孔径大小和孔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0~8.0 A.cm-2时薄膜的孔径和孔壁结构无明显变化,提高锡离子浓度可使薄膜的孔径和孔壁厚度增加,苯甲醛和OP可显著改变薄膜的孔径和孔壁结构.  相似文献   
77.
综述了三丁基锡(TBT)对水生生物的毒理学效应,认为主要表现在干扰海产腹足类的内分泌而诱导性畸变现象的产生,抑制微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破坏水生动物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蛋白质的活性,对软体动物的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探讨了TBT的降解、伤害作用机制及研究前景等.  相似文献   
78.
提出了一种可显著改善室温下直流磁控溅射氧化铟锡(ITO)薄膜晶体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后处理方法,将ITO薄膜分别置于氩气、氨气和氧气中进行低温等离子体退火处理.同单纯的退火处理相比,在3种气氛下,低温等离子退火均可使室温溅射沉积的ITO薄膜在相对低的温度(150℃)时,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其相应的电学和光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实验证明:氨气气氛下退火温度为350℃时,玻璃衬底上ITO薄膜在波长为600 nm的可见光区内的透光率可达88.5%;薄膜表面的针刺很少,表面平整度小于2.08 nm;方块电阻由348.7Ω降到66.8Ω,相应的电阻率由4.1×10-3Ω.cm降到7.9×10-4Ω.cm.该方法更能满足柔性有机聚合衬底的ITO薄膜对低温退火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掺杂锡离子对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上制备了透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和金属锡离子掺杂的锐钛矿与金红石混晶型纳米TiO2薄膜,并利用 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掺杂锡离子对TiO2薄膜吸收光谱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锡离子使得TiO2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适量掺杂锡离子能够显著的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并探讨了镀膜层数对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对于掺杂不同浓度锡离子的TiO2薄膜均有其对应的最佳膜层数.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