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1篇
丛书文集   96篇
教育与普及   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首次采用化学法合成的Keggin型钼钒磷酸掺杂的聚吡咯杂化材料做修饰剂制得了本体修饰的碳糊电极,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充分保持了钼钒磷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碳糊电极表面可更新的特点,不仅对过氧化氢和溴酸根的还原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利用硝酸铋和哌啶氨荒酸盐反应,合成了铋配合物[Bi(S2CNC5H10)2(NO3)]·[1,10-Phen].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10.358(3)A,b=11.304(4)A,c=13.911(5)A,α=97.915(5),β=95.682(5),γ=116.490(5)°,V=1 420.1(8)A3,Z=2,F(000)=724,Dc=1.924 Mg/m3,μ=7.227 mm-1,R1=0.065 6,wR2=0.099 7.在该配合物中,铋原子为八配位的畸变的加帽五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53.
针对铜钼浮选分离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硫化钠抑制剂消耗量过大、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使用硫离子选择电极动态监测不同条件下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电位,来初步研究硫化钠大量消耗的机理.结果表明: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空气的鼓入和矿浆的未加温处理会增加硫化钠的氧化消耗,是硫化钠消耗量大的原因之一.浮选矿浆中的矿物(如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有着催化硫化钠氧化分解的作用,加上矿物本身对硫化钠的吸附作用,是造成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硫化钠大量消耗的又一原因.此外,矿浆中溶出的少量金属阳离子(如Cu2+和Fe3+)对硫化钠的氧化分解也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硫化钠的消耗.  相似文献   
54.
观察联合平胃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新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胃胶囊组、果胶铋组及双歧杆菌组各60例。3组均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 m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 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2次/d,口服,此外平胃胶囊组给予平胃胶囊2 g/次、3次/d,口服,果胶铋组给予胶体果胶铋150 mg/次、3次/d,口服,双歧杆菌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1.5 g/次、3次/d,口服。疗程为14 d,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中医症状积分,检测3组的不良反应。平胃胶囊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9.7%,果胶铋组为85.5%,双歧杆菌组为73.2%。平胃胶囊组与果胶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组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3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平胃胶囊组与其余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果胶铋组与双歧杆菌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总有效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中平胃胶...  相似文献   
55.
系统地对四川省小金县小草坝铜钼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特征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上统侏倭组、新都桥组和第四系,矿床类型属于矽卡岩型钨钼矿类型,矿石主要结构为鳞片状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为侵染状构造、脉状构造。总结出区内铜钼矿受构造、蚀变带和岩浆岩控制的特征,提出区内铜钼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6.
在我国古代青铜艺术最后一个闪光点秦汉时代,青铜器制造由青铜时代的礼乐兵器转变成为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从生态建构方面来看,这些内容极其丰富的青铜日常生活用器尽管具体形制不一,但它们与当时的青铜艺术珍品汉彩绘雁鱼铜灯一样,本质上都遵循顺应自然、尊崇自然的构建体式,表现了那一特殊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追求与无穷的创造性智慧。  相似文献   
5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Ni(phen)3]2[NiMo12P8O62H18]单晶材料,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影响因素,确定了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09g,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5min.表明[Ni(phen)3]2[NiMo12P8O62H18]单晶材料是一种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绿色、高效催化剂,可以为解决当前硫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所产生的低效、污染及高成本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青铜爵的造型独特,尤其是口部的设计,前有流,后有尾,流与杯口之间有柱.柱的位置距流根处很近,绝大多数为双柱.作者通过测量陕西先秦青铜爵的流与柱的距离、夹角,以探究青铜爵流与柱的形态关系.将所得数据与先秦古人颅骨测量数据相比较,发现流柱间距与先秦古人的唇眉间距相吻合;流柱夹角与先秦古人颅骨的上齿槽角相吻合.这为青铜爵的饮酒功能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9.
外方山矿集区钼、铅锌矿床和岩体空间位置密切,成岩成矿年龄一致。矿集区岩体由早到晚是在地壳伸张环境下,岩浆源由浅向深部,由壳源向幔源转变,后期岩浆发生高度分异,Cu、Pb、Zn、Fe、S从岩浆中发生选择性逃逸,在线性构造空间内形成脉状铅锌矿床,高度分异富含Mo元素岩浆在岩浆顶部穹隆空间聚集,形成厚大钼矿体。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钼对雌性小鼠骨骼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了40只健康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钼,建立雌性小鼠钼暴露模型:对照组、钼100组、钼200组和钼400组。在试验处理第120天时采集小鼠股骨,测量股骨长度和中点直径后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的钼可促进小鼠体质量的增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但高剂量的钼则使股骨长度和直径显著减少(P<0.01),骨小梁数目减少、宽度变窄,骨皮质厚度增加等,并使小鼠骨骼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0.01),骨骺线中分裂期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高钼对雌性小鼠骨骼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