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首次将无机-有机杂化的Keggin 型锗钼酸盐纳米粒子[(C2H5)4N]4GeMo12O40用做修饰剂,通过直接混合法制得了三维、体修饰的碳糊电极,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充分保持了锗钼酸盐的电化学活性和碳糊电极表面可更新的特点,不仅对亚硝酸根和溴酸根的还原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磷钼钒类杂多酸,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电极上制备了磷钼钒类杂多酸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膜电极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对酸性水溶液中的氯酸根、溴酸根等物质具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离子液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代替传统液体石蜡为黏合剂与石墨粉相混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离子液修饰碳糊电极(IL-CP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铁氰化钾为电化学探针对该离子液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碳糊电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BMIM]PF6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使这种新型离子液修饰电极比传统碳糊电极具有更高的导电效率,电流响应明显增加;同时由于[BMIM^-]PF6具有一定的黏度和较强的疏水性,使制备的电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离子液体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修饰剂与石墨粉和石蜡相混合后制成一种新型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IL-CPE),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电极的表面形貌.利用铁氰化钾溶液作为电化学指示探针对该IL-CPE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碳糊电极(CPE)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该IL-CPE具有高导电性,电流响应显著增加且电极反应可逆性变好;同时离子液体的高粘度使制成的电极具有更佳的机械强度.对该修饰电极的有效面积、电容和制备重现性等参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磷钼杂多阴离子/聚1-萘胺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磷钼杂多阴离子掺杂于聚1-萘胺中的修饰电极,并对其电化学性质作了研究。采用一步修饰法制备的P2Mo18/聚1-NAP修饰电极个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修饰底液的浓度和酸度、扫描电位范围对电极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影响,该修饰电极对酸奶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详细描述了磷钼杂多酸薄膜碳糊修饰电极的制备并通过实验证明在碳糊电极表面确实存在磷钼杂多酸的吸附层.实验发现该电极对IO-3有催化作用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1-丁基吡啶六氟磷酸盐作为粘合剂制备的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极,将多孔ZnO纳米球和血红蛋白(Hb)用壳聚糖固定在电极表面制备出电化学酶传感器.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Hb在复合膜内保持其基本结构.通过修饰电极在PH 6.0的PBS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得到了的一对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可以证明Hb分子结构中的电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发生了直接电子转移,对Hb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求解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该Hb修饰电极对三氯乙酸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DNA、纳米金双层修饰碳纤维电极。该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电化学氧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浓度和pH值对NE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该修饰电极可以在共存抗坏血酸情况下选择性测定NE。  相似文献   

9.
详细描述了磷钼杂多酸薄膜碳膜糊修饰电极的制备并通过实验证明在碳糊电极表面确实存在磷钼杂多酸的吸附层,实验发现该电极对IO^-3有催化作用并对其催经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墨炔(GDY)制备了一种修饰电极.采用离子液体N-己基吡啶六氟磷酸盐(HPPF6)修饰碳糊电极(CILE)作为基底电极,通过滴涂法将GDY材料修饰于CILE表面得到修饰电极GDY/CIL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GDY的形貌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修饰电极有较大的有效面积、较高电子传输速率以及较低的电子界面转移电阻.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连续扫描和平行测试,该工作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以铂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的模型,Fe(CN)6^3-和Fe(CN)6^4-为探针分子,研究了Keggin型杂多酸H3 PMo12 O40对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s-BLM与杂多酸H3PMo12 O40之间可以发生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使8-BLM的通透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予在杂多酸H3PMo12O40与磷脂双层膜发生作用时引起s-BLM表面分子的排列变化,进而在膜的表面形成不可逆的微孔,而探针分子Fe(CN)6^3-/4-可以通过这些微孔接近电极,产生氧化还原响应。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聚邻苯二胺(POPD)修饰碳糊电极(CPE/POPD),然后在CPE/POPD上电沉积普鲁士蓝(PB) 和纳米金(GNPs),制备CPE/POPD/PB-GNPs电极,最后将羊抗小鼠IgG通过金-氨键固定在CPE/POPD/ PB-GNPs上,从而制得一种免疫传感器(CPE/POPD/PB-GNPs/Ab).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利用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对溶液中的小鼠IgG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0×10-5 μg/L和1.0×04 μg/L 2种浓度下,免疫传感器均得到了很稳定的电位响应信号,响应时间不超过3 min.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范围宽、成本低廉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表征了一种新型希夫碱N,N-双〔2-(2-甲酰酚氧基-S-苄基硫代卡巴腙)-乙烷〕-对甲基苯磺酰胺,并将其制备成碳糊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探讨了测定Cd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在评价有氧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定10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递增功率自行车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均值均低于高校优秀女子大学足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无氧阈对评定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安排有氧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最大摄氧量在运动选材中所起的作用则更突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提拉法(Czochralsk i)生长了不同Ca2+掺杂浓度的CaxY1-xVO4晶体,计算了晶体中Ca2+的分凝系数.结果表明,随着Ca2+掺杂浓度的增加,分凝系数变小;对CaxY1-xVO4晶体进行了XRD分析,计算了其晶胞参数.测试了常温下晶体的拉曼光谱,对其谱线进行了归属,计算了晶体的受激拉曼散射参数,研究发现Ca2+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晶体的拉曼性能.  相似文献   

16.
运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研究了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ulfate,ST)在10-甲基吩噻嗪修饰碳糊电极(10-Methylphenothiazine,MPT/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ST在裸碳糊电极(Carbon Paste Electrode,CP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十分迟缓,但在MPT/CPE上于0.572 V处出现一不可逆氧化峰,氧化峰电流大幅度增大,表明MPT/CPE对ST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同时测定了ST在MPT/CPE上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即电荷传递系数α=0.62,电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2.92±0.06)×102(mol/L)-1.s-1.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测得ST催化氧化反应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4-1.0×10-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Ipa(μA)=16.458c(10-3mol/L)+8.835,R=0.999 4,检测限为6.7×10-5mol/L.对市售ST注射剂含量进行了电化学定量测定,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制备相变特性VO_2薄膜的简易方法.将制备好的金属钒薄膜置于440℃空气下氧化处理,获得相变温度为60℃的单斜VO_2薄膜,薄膜方块电阻值在60~85℃范围内变化量达2.2个数量级.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薄膜的主要成分为单斜相VO_2.探索了此工艺的一般性规律,分析高价态钒对薄膜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修饰碳糊电极(Nano-HAP-CPE),并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的检测双酚A(BP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CA)、计时库仑法(CC)、线性扫描法(LS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研究了BPA在Nano-HAP-CPE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得到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并优化检测条件.结果表明:Nano-HAP-CPE电极对BPA有良好的富集作用,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BPA在0.468 V处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在最佳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BPA浓度在8.00×10-8~1.25×10-5 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4.50×10-8 mol/L,并用此方法测定了聚碳酸酯塑料瓶中BPA的含量,回收率为96.10%~1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