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7篇
丛书文集   71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4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余良平 《科技资讯》2012,(34):89-90
钛以其良好的耐腐蚀、传热性、抗热膨胀、高强度等性能特点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中,创造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分析钛材各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钛材的研制方法及其在制盐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和加工特点。并分析了目前钛材在我国工业事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更好的推动我国工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在低价钛试剂促进下,以2-(2-硝基苯基)苯并咪唑和碳酸二三氯甲酯为原料,经过串联还原偶联反应,一步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咪唑并[1,2-c]喹唑啉-6(5 H)-酮衍生物.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63.
本文主要就合金钢的分类、含钛合金钢的特性、钛合金钢功能赋予和钛铁产品的重点需求展开讨论,结合合金钢和钛铁产品开发实际,提出了钛合金钢种和钛铁合金产品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4.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不同Ti含量的铁素体基Ti--Mo微合金钢中析出相的尺寸、分布特征、析出规律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绝大多数析出相为超细碳化物,尺寸小于10 nm,析出相尺寸呈正态分布.随着Ti质量分数由0.072%增到0.092%,析出粒子平均尺寸增大,分布峰值向粒子尺寸增大的方向移动.Ti--Mo微合金钢具有栅格状的相间析出方式,栅格间距受冷速的影响较大,晶内和靠近晶界处的栅格间距不同.能谱分析发现,不同尺寸的粒子Mo含量不同,较大颗粒(50 nm左右)析出相中不含Mo,小颗粒(20 nm)中碳化物是Ti和Mo的复合析出相,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成分中Mo所占比重增大.  相似文献   
65.
在70℃含1.2%HCl的卤水(以下简称酸化卤水)中对钛进行了添加缓蚀剂和阳极保护方法的研究。发现添加缓蚀剂B_1和B_4对气液相中的钛有明显缓蚀作用,使钛的腐蚀速度降低了100~1 000倍,腐蚀得到控制。B_1和B_4的推荐使用量分别为400ppm和200ppm。B_1和B_4的缓蚀机理是它们的加入增加了溶液的氧化能力,促进了阴极反应,使钛表面生成一层TiO_2钝化膜,钛变成了钝态。在+0.200V和+0.500V保护电位下对钛实施阳极保护,也可有效地控制钛的腐蚀,钛的腐蚀速度降低到0.015mm/a(年)。  相似文献   
66.
合成了α-和β-M10-nHn〔SiW9Ti3O40〕·xH2O(M=K+、Me4N+),α-(Me4N)4H2〔SiW11ZrO40〕·13H2O和β-(Bu4N)4H2〔SiW11zrO40〕·14H2O等杂多酸盐异构体。并用IR,UV,TG和DTA、极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7.
Ti离子注入硅化物已能得到特性优良的硅化物薄层,采用了深度分辨率高的掠角背散射和沟道技术发现注入层是3层结构,表面~120nm为合成的连续硅化钛多晶薄层,在该层中晶格无程度达到40%~50%,中间层厚度约为200nm的高密度的晶格损伤区,晶格损伤率在硅与硅钛界面处最高,其值可达到77%,并且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第3层则是低密度晶格损伤层,束流密度的变化对晶格损伤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从面心立方基体的对称性出发,我们确定了该基体内固态沉淀反应所致B2结构沉淀相之间的界面取向;基于稳定界面结构应具有最低能量的考虑,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沉淀相间界面结构模型;实验观察表明,Ni-Be合金中沉淀相间界面取向满足对称性要求,β/β界面结构跟自由β相的<110>{112}孪晶界面相同,但界面附近存在应变场。  相似文献   
69.
用EHF-EA10型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研究了试样缺口处于拉-拉应力状态条件下,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疲劳裂纹扩展da/dN-△K曲线;考察了化学成分变化及热处理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观察了疲劳裂纹扩展区的新口形貌,对疲劳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