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等研究了金雀异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B16BL6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了金雀异黄素对B16BL6细胞中微管和肌动蛋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可以抑制B16BL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影响B16BL6细胞中肌动蛋白的组装,但不影响细胞中微管的组装.这些结果提示,金雀异黄素抑制B16BL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中肌动蛋白的重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以[(CH3OCH2CH2OCH2CH2)3N]为相转移催化剂,白杨素和鸡豆黄素为苷元,研究了黄酮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与1-溴-2,3,4,6-O-四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进行缩合反应制备糖苷的合成工艺.其合成收率分别为60%和54%.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杨梅黄素与核酸溶液的结合反应.加入核酸溶液后,杨梅黄素在436nm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地增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ctDNA和y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3.2μg/mL和0.18~3.2μg/mL.并讨论了干扰物质的影响,对其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视黄素受体介导视黄素抗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有:1)视黄素受体;2)视黄素受体与细胞生长;3)视黄素受体与孤生受体的的相关性;4)视黄素受体对AP-1活性的抑制作用;5)视黄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通过研究,对于探讨视黄素受体的功能、阐明视黄素的抗癌机理、合成更多的受体选择性视黄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海洋褐藻中主要的叶黄素类类胡萝卜素,也是褐藻中主要的降脂活性成分之一。岩藻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症、抗肥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代谢调节方面,岩藻黄素能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上调白色脂肪组织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肥胖功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岩藻黄素在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调节胆固醇代谢等方面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岩藻黄素的降脂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亚油酸异构酶(LAI)的功能并构建基因工程菌株,克隆了植物乳杆菌1p15-2-1的lai基因并对其编码序列进行分析比对,随后将其融合酵母信号肽序列和0-凝集素锚定序列,构建酵母表面展示载体;使用电击法转化酿酒酵母K601,并在尿嘧啶缺失型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子.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LAI与肌球蛋白交叉反应抗原...  相似文献   
17.
红花黄素提制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甘肃河西红花为原料 ,从红花中提取食用黄色素 传统的方法是水溶液萃取蒸发浓缩直接干燥 ,成品颜色加深 ,其水溶液色泽发暗 ,质量较差 采用水提醇沉 ,减压浓缩干燥法 ,制得的色素水溶性好 ,色泽鲜艳 ,质量较优 经反复研究试验 ,可较有把握地将该研究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从而对我省红花的种植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鸢尾黄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异黄酮,本文从生物活性和合成两大方面对鸢尾黄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A 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protein complex (LHCP) was isolated directly from thylakoid membranes of marine green alga, Bryopsis corticulans, by two consecutive runs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trimeric form of the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has been obtained by sucrose gradient ultracentrifugation. The result of SDSPAGE shows that the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five apoproteins in which a protein with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31 kD was never found in the major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LHC II ) from higher plants. The isolated Bryopsis corticulans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contains a specific carotenoid, siphonaxanthin, as well as chlorophyll (Chl) a, Chl b, neoxanthin and violaxanthin. Siphonaxanthin which is present in the light-harvesting siphonaxanthin-chlorophyll a/b-protein complex of Bryopsis corticulans is responsible for enhanced absorption in the blue-green region (530 nm). Efficient energy transfer from both siphonaxanthin and Chl b to Chl a in Bryopsis corticulans LHCP, which has similar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to those of the lutein-chlorophyll a/b-protein of higher plants, proved that mole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light-harvesting pigments was highly ordered in the Bryopsis corticulans LHCP. The siphonaxanthin-chlorophyll a/b-proteins allow enhanced absorption of blue-green light, the predominant light available in deep ocean waters or shaded subtidal marine habitats.  相似文献   
20.
EtfA蛋白与EtfB蛋白是铜绿假单胞菌etfA基因和etf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构成电子传递黄素蛋白的α亚基和β亚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EtfA和EtfB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发现EtfA与EtfB之间存在较强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说明铜绿假单胞菌的电子传递黄素蛋白是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的;并推测EtfA和EtfB是电子传递链的重要组分,可能为细菌鞭毛的旋转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