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178篇
教育与普及   2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7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432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放矿方案优化是放矿优化控制和放矿管理的基础。以数字矿山软件平台和VC++为工具,进行自然崩落法放矿方案优化研究。首先确定放矿方案构成要素与放矿方案优化准则;在数字矿山软件平台上构建放矿优化三维模型,确定放矿水平及放矿边界;自动确定放矿结构参数及布置放矿点,建立放矿点和放矿分层的品位计算数据搜索模型,通过品位估值确定放矿点及放矿分层的品位分布;建立基于矿山利润的放矿资源价值模型,以金属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及贫损指标为基础输入参数,计算各放矿分层的价值和利润,得到放矿点的最佳放矿高度、担负矿量和出矿截止品位,从而确定放矿优化方案,并为放矿计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硅基RF-MEMS带通滤波器制备过程中金层电镀沉积工艺,基于亚硫酸金盐无氰电镀液,并结合脉冲电镀技术,通过对电流密度、占空比、正负脉冲时间比、脉冲频率、温度、搅拌速率等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所设计的硅基双层自屏蔽式RF-MEMS带通滤波器制备与测试,也为相关RF-MEMS器件制备提供了工艺指导.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 O_2与不同Co浓度掺杂的Ti O_2纳米粉体,并对样品进行了450、550、650℃保温2 h的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制得的纳米粉体进行了晶体结构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以及Co掺杂浓度对Ti O_2晶粒尺寸以及锐钛矿金红石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纯Ti O_2与Co-Ti O_2在450℃时为单一的锐钛矿;550℃时,纯Ti O_2有微量金红石生成,Co-Ti O_2仍然全部为锐钛矿;650℃时纯Ti O_2大部分转变为金红石,当Co掺杂量较低时,Co能促进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而当掺杂浓度为8%时,Co抑制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热处理温度升高以及Co掺杂浓度增加有利于Co Ti O_3相的生成,相同温度下,Co掺杂后Ti O_2晶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04.
以不同质量分数的MgO烧结矿为原料,考察了MgO质量分数以及矿焦混装对熔化温度、熔化区间以及最大压差的影响,并对熔化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当烧结矿中MgO质量分数由1.3%增加至2.0%时,熔化开始温度基本不变,熔化终了温度升高,熔化区间(tD-tS)由156℃增加到207℃,最大压差Δp○max由10kPa增加到11kPa;当w(MgO)=2.0%,且烧结矿与矿焦混装时,熔化开始温度由1312℃增加到1324℃,熔化终了温度由1519℃降低到1480℃,熔化区间tD-tS由207℃降低到156℃,最大压差Δp○max由11kPa降低到7kPa,故使用矿焦混装可改善高炉熔滴性能.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收集整理Hawk Ridge成矿带Faclo7,HA,Gamma,Pio Lake等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心样品分析数据(Cu,Ni,S,Pd,Pt,Au元素),针对不同岩石类型、矿石类型,进行了Pd,Pt,A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Pd+Pt),Pd/Pt等特征值研究结果表明,Pd,Pt元素与成矿岩体的镁铁质程度、硫化物含量关系密切,而与岩浆后期含矿热液作用关系不大。其中,Pd元素在含矿岩浆中溶解度更高,分异程度更高。Pt/(Pt+Pd)比值和Pt/(Pt+Pd)与Cu/(Cu+Ni)关系图解表明,该成矿带铜镍矿属于与溢流玄武岩有关的铜镍矿床。A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u元素表现出强烈的亲铜属性,受Ni,S元素影响较小,主要受岩浆后期含矿热液叠加作用控制。根据Pd,Pt,Au元素与Cu,Ni,S元素相关性可知,区内浸染状矿石、围岩裂隙内块状铜镍矿石、岩体底部块状铜镍矿石、块状铜矿石,表现出不同的Pd,Pt,A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它们是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某大型金属矿区面临大规模高强度开采的工程实际,为了稳定矿区平均出矿品位,更合理地开采回收资源,提出一种可靠的多目标资源开采规划模型。在分析矿山现有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资源开采规划模型规划矿区各个区段合理的产能以及各个中段合理开采规模。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计算软件MATLAB计算模型结果。结果表明:制定大型矿区资源开采规划时,运用多目标资源开采规划模型能够获得有效的规划方案,采用提出的方法确定的开采规划方案符合矿山实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7.
《河南科学》2017,(1):37-42
首次建立了Cd Te量子点荧光增强法和纳米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链霉素的两种新方法,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链霉素浓度在2.75×10-7~1.65×10-5mol/L之间呈线性关系;纳米金吸收光谱的变化与链霉素浓度在1.89×10-7~5.46×10-6mol/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方法用于样品中链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均在97.5%~103.75%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8.
研究太白山4种重要药用地衣的抑菌活性。采用7种肠道致病菌对4种地衣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对其抑菌活性部位进行LC-MS鉴定。4种地衣甲醇提取物均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抑制作用较强;金刷把、黑石耳甲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地衣酸是4种地衣的主要抑菌活性部位。4种地衣的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最强,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地衣酸类。该研究为太白山地衣类草药资源开发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仅次于胶东金矿田的第二大金矿田,有着重要的经济与战略价值。【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金矿床进行划分,从区内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入手,统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区内主要金成矿的定年数据,概括总结区域内金的成矿规律。【结果】本研究以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为主线,将金矿床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千糜岩型和破碎蚀变岩型。将小秦岭金矿田金矿由西自东分为四个矿带,分布特点为南北成带,东西展布,构造控制,脉型为主。成矿年龄统计显示小秦岭金矿的成矿年代主要集中在237~204 Ma和161~120 Ma两个时间段。【结论】研究表明:(1)区域上的重大构造事件(印支、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和区域内主要的两组EW、NE向断裂共同造就了如今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及矿体的产出特征,两组断裂叠加部位为接下来找矿预测的重点。(2)将区域内金成矿分为两期,第一期中晚三叠世(印支期)237~204 Ma为金矿床的初步富集,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区内EW向构造体系;第二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期)161~120 Ma为金矿床的改造再富集,燕山运动叠加改造形成区...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壳聚糖与纳米金构建一种新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探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p H及温度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在温度为35.0℃,p H=7.00,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018~25.7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线性I=4.135 6 m+91.787μA,R2=0.997 9,检出限为0.001 2 mg/L。该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方法简便、灵敏度高,能快速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