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7篇
系统科学   240篇
丛书文集   200篇
教育与普及   2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0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580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旨在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对两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结合对狐狸与寄生虫病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成果,探讨狐狸与两型包虫病传播之间的关系。全总结了世界各重要地区两型包虫病的流行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叙述了我国对于两型包虫病的生态学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分布的三种狐狸均为该病的终末宿主,同时强调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狐狸的野生动物包虫病生态学研究几乎空白,本指出,犬科等野生动物以及一些家善对于寄生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就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导致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关于对包虫病易感的珍稀物种的保护的生物学的研究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3.
通过介绍了校园网及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功能和特点,探讨了利用校园网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若干问题,指出加强校园网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唐诗与家学     
李凡路 《枣庄师专学报》2003,20(1):46-47,65
家学属于私学教育的范畴。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唐代家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型教育和应试型教育。唐代家学是唐诗传播的一种内在机制,是唐诗传播的重要渠道。家学中的应试教育更注重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它与“词科”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诗歌创作的后备力量,这是促成唐诗创作繁荣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动态系统辨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由于具有逼近任意连续非线性映射的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系统的辨识和控制,但是传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是一种静态映射,不适用于动态系统的辨识,而现实工程中的控制对象反映的是系统的动态行为.为了提高动态系统的辨识精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并根据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推导其动态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及其改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辨识过程同时利用了系统的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对动态系统的辨识,特别是对具有纯时间延迟动态系统的辨识,较传统模糊神经网络在辨识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同时,确定网络权值和隶属函数参数初始值的方法可使动态系统的辨识过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06.
移动通信中多重建筑物的遮挡损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Uniform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UTD)分析了等高度等间距的建筑物对移动通信中移动台接收信号的影响,给出了易于计算的UTD拟合表达式,计算表明,此时Hata模型、COST231模型的计算结果和UTD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接近的,但要精确地比较各场点的传播损耗只能用UTD按照实际的不等高度,不等间距的建筑物分布来计算,结果表明,当移动台前一幢建筑物的直接路径被阻挡时,UTD方法能较确定的反映此时的传播损耗。  相似文献   
107.
广西忻城土司衙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该文从广西忻城土司衙署景区旅游现状以及形象问题分析入手,对土司衙署景区旅游形象要素进行设计,并对土司衙署景区旅游形象整合与传播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冷等离子体波的色散关系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频率区域回旋波的性质,由此得到高、低两种磁场位形下微波ECR等离子体的传播特性,并利用回旋阻尼机制对共振区位移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9.
迅变电磁场E、B相互激发,逐点变化,并由此及彼地传播开来,这就是电磁波。它是变化着的电磁场的运动方式。麦氏方程组和边值关系是描述电磁运动的基本动力学方程组,也是研究电磁波传播的依据。 我们知道,对于定态波,由麦氏方程组可得亥姆霍兹方程及有关方程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针对贵州电力系统日负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BP模型进行电力系统提前24小时的短期负荷预报的实用计算方法。进一步对BP模型的隐合层数和隐合节点数的选取进行定性的分析,同时探讨学习因子和动量项对学习收敛的影响分析,预测方法及结果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