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和积累,了解有机质的扩散和现状。【方法】以钦州湾口水下斜坡为界,东至铁山港口外古滨海平原的20m以浅的广西近岸水下平原为研究区,依据2007~2010年广西近岸海洋环境地质调查资料,分析该区海底表层沉积物和钻孔有机质的分布、关系和积累特征。【结果】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频率f分布不均;研究区可划分出3大类沉积环境和5种亚环境,在其间的有机质分布含量差异较大,对沉积环境的选择性较强;有机质分布与沉积物粒度参数也有较大关系,随着粒径(φ)和分选系数增大而升高,沉积物粒度正偏有利于有机质积聚;有机质随沉积动力减弱而聚集,以平均粒径衡量的话,呈现指数增长规律;在不同的沉积环境有机质序列有指数、线性、对数递增关系,表明不同的积累阶段;随着沉积物粒级变细,在3~6φ粒级段出现有机质吸附积累拐点,而且有机质与粘土有共聚性;在研究区西北部监测站位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观测期间总体增幅0。【结论】虽然根据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表层有机质尚未超标,但结合本底值计算得出的积累系数显示水下平原西北部、西南部、南部位置均出现富集,对应着不同的来源和影响程度,是陆源输入在水动力分配下聚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高速公路里程长投资规模大,沿线不可避免同地方路系存在交叉,在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更为突出.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的交叉设计,对于控制高速公路填土高度、工程造价以及统筹考虑沿线地区居民出行生活生产、交叉处交通安全,沿线居民对公路建设完成后综合影响的评判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依托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建设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3.
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下游河网密集,南北洋平原涝灾频繁,根据现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4.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了高52井区长10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泛滥平原等,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各类粒度图,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根据岩心微相和测井微相分析,对长10油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水稻是广东省的主要农作物,稻米乃潮汕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因此,如何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千方百计夺取较高的收获产量,是每位农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融合潮汕老农和种田能手的经验,总结并实施了水稻面积667m2产量500~600公斤的栽培技术,取得满意结果。兹介绍该产量水平的栽培技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究不同支流洪水组合对干流区域的致灾影响,构建了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耦合模型分别对理想Y型流域和宁波市海曙区三江口区域进行建模,模拟了不同峰现时差的支流洪水过程,选取了干流洪峰流量、积水量、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水深和最大漫出距离5个指标来反映洪水在干流区域的致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一维河道和二维地表的水量交换过程;(2)在理想算例中,随着支流洪水峰现时差的增加,洪水对干流区域的致灾情况明显减轻,所选取的5个指标分别削减了1.52%~22.34%、5.70%~75.48%、8.49%~97.60%、1.88%~36.45%和2.03%~37.56%;(3)随着余姚江和奉化江洪水峰现时差的增加,甬江区域受洪水的影响明显下降,所选取的5个指标分别削减了10.03%~21.47%、52.28%~94.16%、56.05%~97.55%、11.69%~28.46%和29.21%~76.64%.以期该研究为平原河网区域的防洪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以河套平原临河站点监测的春小麦“永良4号”品种为例,运用DSSAT-CERES-Wheat模型,经过参数校正和验证,模拟不同生育期多种灌溉配额组合下的春小麦产量,优化灌溉方案,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1)DSSAT-CERES-Whe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套平原春小麦“永良4号”的生长过程;2)春小麦的灌溉水生产效益随总灌溉量增加呈下降趋势;3)分蘖期灌溉是保证春小麦产量的基础,拔节期的灌溉量对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益作用最为明显,春小麦产量对乳熟期灌溉量的响应最不敏感;4)春小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分别灌溉30、105、30和30 mm的水量,为河套平原春小麦“永良4号”品种的最优节水灌溉方案,优化后的方案可保证春小麦产量,并且能提高春小麦灌溉水生产效益与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的水质资料分析,总结了淮北平原北部黄泛区、西部河间平原区及沿河泛滥带、中部河间平原区及沿河泛滥带、东部河间平原区、南部沿淮地区等不同区域的浅层地下水污染趋势,并提出了浅层地下水污染的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9.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0.
赣江下游平原圩区农村生活污染入河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江下游平原圩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染入河过程问卷调查.调查区域包括赣江下游圩区内12个乡镇、42个行政村,共发放147份问卷.结果表明,赣江下游平原圩区水文过程特殊,农村生活污染并不能直接排入赣江干流水体,其对干流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圩区内电力排灌站的汛期排涝.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估算排入圩区内受纳水体的农村生活污染入河系数:CODCr为9.6%~11.9%,TN为14.1%~14.3%,TP为12.9%~13.7%.提出的入河系数估算方法客观反映了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入河过程及其特征,降低了入河系数估算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