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9 毫秒
61.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在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对其产酸率、转化率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异亮氨酸产量达21.96g/L,糖酸转化率达15.34%.  相似文献   
62.
于立红 《科技信息》2013,(8):433-433
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阐述了沥青冷补料在道路养护修补中的施工过程及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3.
不同添加物对L-色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谷氨酸棒杆菌TQ2223(Phe^- Tyr^- 5MT^r SG^r 5FT^r CIN^r)为供试菌株,研究了在L-色氨酸低糖流加发酵过程中分别补加(NH4)2SO4、玉米浆及L-苯丙氨酸、L-酪氨酸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中期分次添加上述物质可以使色氨酸的产酸率最高达到12.1g/L。  相似文献   
64.
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生产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bFGF),对此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培养基、诱导剂及区葡萄糖添加方式对T7启动子指导下的bFGF合成的影响,根据摇瓶试验和分批发酵试验结果,建立了一套变速加葡萄糖的高密度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在此工艺下,经11h发酵,可得光密度为30.7、bFGF产量为95mg/L的发酵产物,两步法纯化目的蛋白,得到纯度为95%的重组bFGF,其生物活性和标准品一致。  相似文献   
65.
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TB1/pMAL-hOCIFm的优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ioengeering 3.7L自控式发酵罐,以分批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技术,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TB1/pMAL-hOCIFm,生产重组人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成熟肽(recombinant human 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mature peptide,rhOCIFm)。通过对碳、氮源补加方式以及溶解氧等参数的控制,使工程菌E.coliTB1/pMAL-hOCIFm的发酵菌体OD600达到57.8,rhOCIFm与MBP融合蛋白(hOCIFm-MBP)的含量达到3.2g/L。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rhOCIFm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出酶的方法,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批补料过程中最佳的补料速度为5.5 g/(L·d),在此条件下产酶第8天滤纸酶活力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14.40 U/mL和1.59 U/mL。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进行间歇出酶,与对照相比,第4、6、8天出酶模式(模式1)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8.14%; 第4、7天出酶模式(模式2)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7.75%; 第5、8天出酶模式(模式3)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27.35%。研究表明,通过间歇出酶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总滤纸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67.
Logistic方程在微生物分批培养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生态学领域中的Iogistic方程引入微生物动力学的研究中,建立了3个分别基于Monod方程、Herbert方程和Logistic方程的关于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浓度(χ)和底物浓度(s)的模型以形成对照.同时建立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关于微生物浓度(χ)和时间(t)的模型.这些均采用实验数据拟合以证明其精确性.该工作有助于研究微生物生长特性,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地研究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在水体的微生物作用下的氧化分解过程,建立新的河流、湖泊、水库等生物学水质模型.本研究中采用的数值方法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Interior-reflective Newton算法.在L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分批培养和Pseudomonas sp.分批培养中,基于Logistic方程的χ-s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40和0.9867,在Pseudomonas sp.分批培养中,z-t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是0.9972。  相似文献   
68.
为了降低γ-聚谷氨酸(γ-PGA)的生产成本,实现芦苇等可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探索建立以芦苇水解液为碳源制备γ-PGA的新型发酵过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首先,研究纤维素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芦苇水解的影响;其次,采用分段式培养及溶氧反馈补料调控策略,对芦苇水解液发酵生产γ-PGA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芦苇经预处理后在10 FPU/g(底物)酶用量和10%底物添加量的条件下水解,总糖质量浓度可达(76.64±1.74)g/L;以分段式溶氧反馈-分批补料发酵培养方式,利用芦苇水解液生产γ-PGA,最终产量可达(46.72±1.18)g/L,生产效率较分批发酵提高了46.06%。因此,将芦苇水解液用于γ-PGA的分批补料发酵具有产业化可行性,有助于降低商业化生产的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69.
在冬春枯草期采取粮草轮作、秸杆青贮、贮备干草、定期驱虫,延长放牧时间等综合技术措施,对安哥拉杂种羊进行饲养。结果表明:试验组各代次、年龄的增重效果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周岁二代公、母羊春季剪毛量平均比对照组增加0.16kg,二岁二代公、母羊平均增加0.33kg,周岁三代公、母羊平均增加0.35kg。羔羊断奶成活率二代公、母羊试验组平均达92.5%,对照组为65%。三代试验组公、母羔断奶成活率88.24%,而对照组仅64.29%。杂种羊冬眷死亡率试验组平均5.96%,对照组高达16.50%,试验组冬春死亡率平均比对照组减少10.54%。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综合技术措施饲养安哥拉杂种羊效益好,精饲料用量少,农户都能承受,结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