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41.
马冬 《科学之友》2006,(11):28-28
隐身飞行翼:特种兵变成“蝙蝠侠”德国军事专家研制出了一种配备给特种部队的隐身飞行翼,通过无线电领航,插上这种“翅膀”的特种兵就可以像蝙蝠侠一样飞往敌军的阵地。这种隐身飞行翼由德国ESG公司研制,军机可在敌方领空放下特种兵,让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滑翔20km,深入敌方阵地  相似文献   
142.
提出了一种基于蝙蝠算法的新型仿生优化算法——双核因素蝙蝠算法(DCFBA).通过改变蝙蝠算法中的速度更新公式,可有效提高寻优效率.为了验证DCFBA的性能,在9个测试函数上使用标准蝙蝠算法(BA)、粒子群算法(PSO)和DCFBA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DCFBA在算法的有效性、优越性和稳定性上都优于BA和PSO算法.  相似文献   
143.
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的前掩蔽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回声定位蝙蝠作为实验动物, 研究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的前掩蔽效应. 结果表明, 蝙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存在明显的前掩蔽效应. 并且随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 神经元对探测声强度的敏感性增强; 掩蔽效应的强弱与双声的相对强度和间隔时间有关, 即前掩蔽效应随掩蔽声强度的降低而减弱, 随探测声强度的减小和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增强. 推测下丘神经元对探测声的反应特性与其突触后电流的状态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4.
回声定位蝙蝠由于其听觉系统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可以反馈地调节后继所发声信号的声学特征.在中枢,这些反馈调节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脑干尤其是中脑,包括旁外侧丘系被盖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中央听觉束核以及上丘等区域及核团,它们分别对回声定位声的不同方面进行了重要的调控.这种调控对蝙蝠的特殊捕食行为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5.
146.
已报道的褐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在中国的分布仅限于广西和云南,作者于2007~2008年在海南岛采集到5只褐扁颅蝠标本,为海南新纪录.本次发现褐扁颅蝠在海南岛的分布,说明位于这些分布区之间的广东地区亦有褐扁颅蝠分布的可能性极大,有待于进一步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147.
广东兽类新纪录——褐扁颅蝠及其中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4月在广东封开黑石顶千层峰粉单竹Bambusa chungii竹林内采集到10只小型蝙蝠,其体重为3.0~4.4 g,前臂长为24.6~26.6 mm;背毛深棕褐色,腹部毛色略浅,大拇指基部和足掌具肉垫;头颅骨扁平.经鉴定为褐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是广东省境内首次采集发现.该新记录使褐扁颅蝠在华南地区的分布呈现连续状态.文章还对该种在中国分布区及可能地理分布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北豆根总碱粉针剂中蝙蝠葛碱质量分数进行了3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0~3个月内3批北豆根总碱粉针蝙蝠葛碱质量分数在69.63%~73.17%之间变化,稳定性较好,符合新药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9.
2004年3月以来,巴西的波特尔岛接连发生吸血蝙蝠袭人事件,导致10余人因感染狂犬病而丧生。吸血蝙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与传说中的“吸血僵尸”有什么关系?中国有吸血蝙蝠吗?  相似文献   
150.
晓旭 《科学大观园》2012,(16):59-60
美国摄影师斯蒂芬·阿尔瓦雷斯与蝙蝠保护国际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专家探险队一同前往一处神秘蝙蝠洞穴进行了为期3周的探险。在长达四个月的冬眠期内,数以万计的蝙蝠一动不动地趴在墙壁上。这种濒危蝙蝠正受到白鼻综合症的威胁,而此次探险队的任务就是调查这种濒危蝙蝠幸存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归档。这个洞穴的墙壁第一眼看上去很怪异,就好像墙壁上被糊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浆,也好似墙壁发霉后长满了怪异的蘑菇。不过,凑近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