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作者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虾脊兰(Calanthe discolor Lindl.)的光合-光响应曲线,并用3种运用较为广泛的模型对其进行拟合,探讨虾脊兰光合-光响应的最适模型并通过拟合得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此外,还分析了影响虾脊兰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虾脊兰光合-光响应改进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R2为0.997,拟合效果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且其拟合值与实测值最接近.因此应将改进直角双曲线模型作为研究虾脊兰光合-光响应的首选模型;(2)经改进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得到的虾脊兰光合生理参数符合阴生植物特征,其表观量子效率()为0.045 mol·mol-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3.772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LCP)为2.209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867.678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为-0.099μmol·m-2·s-1;(3)光合有效辐射是虾脊兰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这两个生理因子也对其有影响.综上所述,在人工栽培虾脊兰的过程中应选择阴蔽度较高的环境.  相似文献   
82.
动物在繁殖期间随自身繁殖价值的变化而调整择偶行为,从而导致它们择偶行为的多样性.本文研究具交配经验的雄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Y型水迷宫中对不同婚配状态的潜在配偶的择偶行为.结果表明:雄虾在原配一侧的总访问时间和平均访问时间极显著大于在处女虾一侧(P0.005);访问原配的次数与处女虾相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双侧检验P=0.086),但倾向性还是偏向原配(单侧检验P=0.043).当原配不在时,雄虾随机选择潜在配偶;面对都具备交配经验的原配和非处女虾,雄虾也随机选择配偶.这说明雄虾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潜在配偶的婚配状态,推测雄虾可能通过配偶保卫策略确保父权;但雄虾的忠诚度可能会因原配的存在与否而及时改变.因此,雄虾能根据自身的婚配状态以及获取配偶的成本来调整择偶行为.  相似文献   
83.
虾虎鱼在河南省北部广泛分布,但其系统分类和多样性未有报道.从豫北原阳黄寺、安阳小南海、淇县淇河、长垣孙东闸、林州弓上水库等地采集虾虎鱼样本共计23尾,成都岷江样本6尾,分别扩增了线粒体COI基因和D-Loop序列.联合GenBank下载虾虎鱼的COI序列和D-Loop序列,构建了虾虎鱼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采自黄寺、小南海、淇县、岷江地区的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聚为一个分支,而采自孙东闸和弓上水库的褐吻虾虎鱼(Rhinogobius brunneus)聚为一个单系群;这两种虾虎鱼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群体间.系统发育结果支持子陵吻虾虎鱼的韩国群体与中国群体构成姐妹群关系,中国不同地理种群间则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84.
螯虾尾神经节光敏神经元反应的适应特性及信号通路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20nm光照诱发克氏原螯虾尾神经节光敏神经元反应,发现2min后出现明显适应现象。适应期间,用550nm检测光刺激引起的效应随适应发展逐渐减弱。胞外高[Mg2+]不抑制此光敏反应;高[Mg2+]、高[Ca2+]均显著增加适应速率;低[Na+]显著降低适应速率,但能被胞外高[Ca2+]所拮抗。检测光敏神经元的上行传入通路,未见通过下咽神经节,提示可能有中枢启动运动反射环路。统计239例成体螯虾光敏神经元反应检出率,提示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作为光感受器的光敏及适应潜能的保留或消亡机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本研究构建了羊布鲁菌16M DK63_426基因缺失株,分析其在细胞内的生存繁殖和致炎能力。方法以羊布鲁菌16M株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融合PCR技术将DK63_426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和卡那抗性基因融合,连接到克隆载体上,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布鲁菌16M DK63_426基因缺失株16MΔDK63_426,观察布鲁菌亲本株16M和16MΔDK63_426的生长变化趋势,建立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模型,检测亲本株和缺失株16MΔDK63_426在胞内的生存能力,检测IL-6、TNF-α细胞因子释放量。结果成功构建了16MΔDK63_426;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该缺失株与亲本株生长趋势相似,培养12 h即进入对数生长期,30 h进入平台期; 16MΔDK63_426在浸染RAW264. 7细胞12 h胞内存活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 01),在浸染8 h时IL-6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显著低于亲本株(P0. 05),TNF-α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显著高于亲本株(P0. 05),在侵染12 h时IL-6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 01),TNF-α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极显著高于亲本株(P0. 01)。结论 DK63_426基因的缺失可影响布鲁菌的胞内存活,影响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为布鲁菌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3个不同地理日本沼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洞庭湖、鄱阳湖、龙感湖的日本沼虾天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评价不同地理日本沼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在3个日本沼虾群体中共获得9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为8.182个,各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A)32~38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590 7~0.643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57 7~0.705 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14 1~0.579 9.群体间各位点Shannon指数均大于1,Fis均为正值,群体间平均近交系数为19%,Fst值显示整个群体分化程度较低,其中遗传变异的5.38%存在于群体之间,94.62%存在于个体之间.结果表明:3个日本沼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分化程度较低,其中鄱阳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遗传分化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87.
 人类研究科学、探索未知的历史由来已久。最初只是简单地观察和推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开始借助于科学仪器的力量来扩大认识的范围,Galileo的望远镜使得人类可以遥望更加深邃的星空,Leeuwenhoek的显微镜让神秘的微观世界呈现在人类面前。在此后的日子里,科学仪器变得越来越强大和精密,并且帮助我们逐步加深对世界的了解。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不断出现并投入使用的大科学装置,也许会彻底改变科学的面貌,为科学开创全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88.
当对进展期结肠直肠癌患者使用药物如西妥昔单抗治疗研究进行观察时,Science Watch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仅仅那些肿瘤为野生型、非KRAS基因突变型的患者才从这种治疗中获益(Science Watch,11/12月,2009)。  相似文献   
89.
今年早期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提出了一条作为“暂定临床意见”的声明,即“所有转移性结肠直肠癌患者应进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J. Clin. Oncol., 27[12]:2091-6, 2009)。其他一些类似的说法还有,对于野生型(非突变)KRAS肿瘤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限制针对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位的治疗应该是“标准方案”(D.Z.Chang,et al.J.Hemat01.Oncol.,2:18,2009)。  相似文献   
90.
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有完整淋巴结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2例,全数淋巴结检查,参照Ueno等的研究判断肿瘤出芽.结果:本组92例共切除淋巴结3036枚,平均每例取约33枚,92例结直肠癌中有47例出芽.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肿瘤出芽对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和91.11%.结论:通过HE染色,镜下检测结直肠癌中肿瘤有无出芽来判断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快速确定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对及时辅助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