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1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7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氟改性有机硅丙烯酸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以 D4 、D3F、D4 CH2 =CH2 为原料制备含氟有机硅 ,及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 D4 、D3F、D4 CH2 =CH2 为原料 ,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氟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 ,并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还探讨了含氟有机硅聚合过程中温度和真空度的影响及溶液聚合制备过程中温度、合成工艺、配方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42.
设计了用于合成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新合成路线, 成功地制备了不同聚苯乙烯链段含量的共聚物, 产物用13C-NMR, 凝胶渗透色谱(GPC),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我们设计的新合成路线适用于合成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943.
环氧丙烯酸酯/烯丙基醚体系的光固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乙二醇烯丙基醚(AE)为活性稀释剂,研究了其与环氧丙烯酸酯(EA)所组成的光聚合体系在光引发剂下的光固化动力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体系的聚合温度越高,体系的转化率越低;AE含量越大,体系的转化率越低;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引发体系的引发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阳离子或自由基型引发剂的体系.  相似文献   
944.
应用微乳液技术,对活性炭表面直接负载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正丁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氢氧化钠等化合物对微乳液体系及负载工艺的影响.对不同条件下所研制的空气电极的性能测试表明,采用微乳液方法在活性炭表面直接负载氧化钴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45.
微乳聚合制备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DEGDA为交联剂,采用微乳聚合法和热引发技术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详细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种类、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因素对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出热引发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最佳工艺务件。  相似文献   
946.
聚合物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制备聚合物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成键方式及制备的主要方法、原理及其特点,包括溶胶.凝胶法、插层复合法、其混法、原位聚合法、纳米微粒原位生成法和微乳液法等,并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7.
以醋酸乙烯酯(VAc)与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原料进行核壳乳液共聚合.在壳聚合阶段,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丙烯酸羟乙酯(2-HEA)反应的预聚物封端后,加入到VAc/BA混合单体中并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稳定的含PU结构的VAc/BA共聚物乳液.乳液胶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和力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DSC及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乳胶粒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48.
高密度聚乙烯预辐照接枝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单体混合溶液,运用一步法制备了一种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共存的阳离子交换膜,并考察了单体总浓度、辐照剂量、反应温度及交联剂用量诸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找到了实验条件与接枝率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接枝膜的组成.  相似文献   
949.
苯乙烯对4种藻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方法,研究了苯乙烯(styrenen)对几种澡类的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出苯乙烯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onosa Kuetz.)、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Kylin var.tsingtaoensis)和湛江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的96h半数抑制浓度为:1043.77mg/L,76.98mg/L,203.99mg/L,211.90mg/L,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对藻类生长具有明显毒性,但毒性浓度即使在污染环境中也较少见,苯乙烯对不同种藻类的毒性效应也不同,3种海洋单细胞藻类比铜绿微囊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50.
正癸酸包覆的Fe3O4水基磁流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H3·H2O为沉淀剂,化学共沉淀微乳液中的Fe2 与Fe3 离子来制备正癸酸稳定的Fe3O4纳米粒子水基磁流体.用光子相关光谱仪测定了所得磁流体的粒径及其分布等.考察了搅拌时间、水体积、丙酮体积与正癸酸量对形成Fe3O4水基磁流体粒径及其分布、多分散度与稳定性等的影响.在综合以上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8种正癸酸包覆的Fe3O4水基磁流体.用光子相关光谱仪与透射电镜测定了Fe3O4水基磁流体的粒径及其分布、多分散度等.实验结果表明,磁流体的数均粒径约为10~20nm;在稳定性方面,正癸酸包覆的Fe3O4水基磁流体放置6个月,未观察到相分离.用一步法制得了双层正癸酸稳定的Fe3O4水基磁流体,制备了单层正癸酸包覆的Fe3O4磁粒子的固态样品,用IR、TG、DTG与DSC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组成与性质.测定了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其值为1.85k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