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1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7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31.
反相乳液法合成淀粉接枝AM、DM共聚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淀粉为基材,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进行接枝反应制备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盐类添加剂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以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Span20与OP4以40:60质量比配制复配物为乳化剂,其质量分数为7%,pH8,淀粉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1.4,接枝率可达135.4%,产品特性粘数可达1080mL/g.加入甲酸钠产品特性粘数降低;加入乙酸钠和丙酸钠产品特性粘数增加,其中乙酸钠用量为0.3%时,产品特性粘数为1230mL/g.  相似文献   
932.
W/O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NPE4.2和NPE10混合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表面活性剂的W/O型微乳液的相行为,以最大增溶水(溶液)为参数,用电导法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配比、用量、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不同阳离子水溶液和温度对W/O型微乳液的影响,实验表明:当NPE4.2:NPE10为1.2:1,(S A):O=3:7附近,该体系具有最大的增溶水量。当用其它溶液代替水或使体系的温度升高时,拟三元体系的增溶液量曲线与增溶水量曲线相似,但其单相区的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933.
镍/铁复合纳米微粒制备及颗粒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乳液法制备镍/铁复合纳米微粒;进行了不同镍/铁比例和不同水/有机物比例(R)的系列测试;对样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进行了检测;得出了颗粒尺寸与R的关系;给出了控制尺寸大小的R值;讨论了镍/铁比例与材料磁性能的关系和微粒成核的机制.  相似文献   
934.
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交试验探索构建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目视滴定法考察了助乳化剂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描绘了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并用电导法将单相微乳液进行了类型分区 .反相微乳液聚合表明 ,虽然正戊醇和丙烯酸都可以作为助乳化剂协同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稳定的单相微乳液 ,但是正戊醇微乳液体系在聚合过程中发生相分离 ,丙烯酸体系则聚合过程稳定 ,得到了透明的聚合物凝胶材料 .  相似文献   
935.
运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RAFT法)合成了苯乙烯和丙烯酸的三嵌段共聚物,并对其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36.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回顾了微乳液在金属、金属卤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碳酸盐、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等纳米微粒制备中的应用,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7.
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水溶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自由基型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二元、三元和四元系列丙烯酸酯共聚物,对它们的水溶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子量、亲水性基团含量及反应条件对共聚物水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8.
以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l(CO)(TPPTS)2[TPPTS:P(m-C6H4SO3Na)3]为催化剂,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在TPPTS和表面活性剂TBAC存在下,研究了该体系对苯忆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十四烷基苄基苄基氯化胺(TBAC)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成的混合胶束调整反应微环境,显著提高了苯乙烯的经和生成正构醛的选择性,在90℃,2.0MPa,TBAC/SDS=12,V水/V烯=3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8.3%,醛的异/正比为1.30。提高反应温度至110℃,在0.5MPa下反应,生成正构醛的选择性明显提高,产物中正构苯丙醛含量达69%。  相似文献   
939.
磷钨酸/活性炭催化合成二甘醇双丙烯酸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磷钨酸/活性炭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二甘醇双丙烯酸酯,其性能优于硫酸和其他质子酸。结果表明,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2.1:1、催化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1.3%、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75min及以甲苯为共沸剂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4.2%,产品质量分数大于98%,并且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940.
丙烯酸酯在导电炭黑表面的接枝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导电炭黑表面上引入的过氧酯基与亚铁盐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在炭黑表面接枝共聚合。通过透光率的分析表明 ,V(MMA) V(AA)为 7 5 12 5时 ,聚合物接枝炭黑能稳定地分散在水溶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